第04:阳羡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里无处不江南

  ■ 邵湘君

  7月盛夏的北京,恰巧下了一场雨,让风景如画的昆明湖,更置身于烟雨朦胧的江南梦里。

  我们从南如意码头上船,在仙境般的昆明湖上泛舟,仿佛荡漾在杭州西湖。这是翠柳垂岸的西堤,堤上一座座江南风味的小桥,这是“柳桥晴有絮”之柳桥,这是“两水夹明镜”之镜桥,这是高拱的玉带桥,与半卧在水中的桥影,构成一个圆圆的月影,还有练桥、豳风桥、界湖桥,虽然形态各异,但都藏着江南风味。西堤上六桥风景,乾隆帝寓意是“春和景明”,她仿佛是另一条苏堤。

  古舫游轮继续在仙岚缥缈里前行。著名的十七孔桥,又映入了眼帘。她如一条长虹横卧在昆明湖上,连接南湖岛与廓如亭,那十七道拱门,道道透露江南风情。听导游解说,那长达150米的桥栏上,有62对汉白玉对望柱,而对望柱上雕着的544只形态各异的石狮,有母子相抱、嬉戏等动态,数量甚至超过了卢沟桥,这石桥、石柱、石雕,无不融合着江南园林精致典雅的工艺。

  古舫继续前行,我们的正前方就是碧树成林的万寿山了,山腰间的佛香阁,琉璃瓦金碧辉煌,在碧树丛中更显皇家之气。万寿山后山的谐趣园,正是仿无锡的寄畅园而建。导游接着介绍:里面的楼、亭、堂、斋、桥、榭等园林建筑,由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百间游廊相接,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

  我们来到天子脚下,一艘汉白玉雕成的清晏舫便停靠在我们眼前,这也是仿江南文人私园中的石舫而建,乾隆帝曾以《石舫记》阐释建舫初衷,并引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典故。可到光绪19年慈禧太后重建时,将中式舱楼改为西式风格,正式命名“清晏舫”,取自成语“河清海晏”,即黄河水清,沧海波平,寄托对天下太平的祈愿。然而,她忘却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正与建石舫初衷背道而行了。

  告别清晏舫,穿过乐寿堂等景点,就来到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廊内枋梁上有1.4万余幅苏式彩画,题材涵盖山水、花鸟及《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情节,有《岳母刺字》《司马光砸缸》等历史典故,且幅幅不同。这丰富多彩的彩画,是古建筑中的画中画,早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这里,有类似西湖的昆明湖,有类似苏堤的西堤,有类似无锡寄畅园的谐趣园,有苏式彩绘之长廊,更有苏式园林之亭台楼阁,有江南的桥、江南的船、江南的山、江南的水,纵观这里的一景一物,真是无处不江南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关注
   第04版:阳羡
   第05版:国内
   第06版:国际
   第07版:习作
   第08版:广告
忆我的启蒙老师张世椿
洵美和桥
这里无处不江南
秋海棠
弥足珍贵的友情
风入松· 周处斩蛟
倒描天际映倩影
宜兴日报阳羡04这里无处不江南 2025-08-04 2 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