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在一众琳琅满目的花式课程中,我选择报班“木兰”,源于这个听来就觉英姿飒爽的名字,以及那篇极富浪漫色彩、流传甚广的乐府民歌《木兰诗》。想象着能和同学们徜徉在这种飒飒正气的氛围中,定是极好的!
那天,我特意赶了个早走进教室,同学们却早已各就各位,操练起来了。我这是迟到了?只见有位七旬长者,精神矍铄,面色红润,手持一柄长穗剑,正在分解动作要领,剑式点闪抽退,步法腾挪有致,这飒爽英姿真真契合了木兰之名。班长孙皎介绍说,这位正是我们木兰班老师赵霓英,网名“木兰英姿”。她为了学员们学好木兰拳,长期以来都是提早近一小时进教室,带领大家分析上节课的重点、难点,将细节掰开揉碎了,一遍又一遍地示范。同学们热情高涨,彩穗翻飞,长剑闪点,动作虽略显生涩,却自信满满,精气十足。
因前面缺了几节课的缘故,我躲在角落偷偷跟着补课,长穗甩不起来,直往剑上缠;握剑姿势不正确,手腕生疼。赵老师笑盈盈上前来,手把手指导。为了让我看清动作,赵老师时而在我左前方示范花式甩穗,时而又绕到右后方教我转身腾挪。不一会儿,赵老师的额头、脖颈便微微沁汗……
捏着酸疼的臂膀,我不由心生退怯,赵老师轻言安慰:“不要急,慢慢来……”我心中默想:像我这种“小白”,每年得有多少?赵老师不厌其烦地亲身讲解示范,那得付出多少心血和体力啊,更得有多么饱满的热爱作支撑啊?
课间与同学们闲聊中得知,赵老师下学期就要从市老干部大学教学岗位退下了。木兰拳的推广弘扬一直是她念兹在兹、牵挂心头的大事,一刻也不敢耽搁,一课也不肯放松。
不经意间,我看到了赵老师有关木兰拳理论的书稿,上面密密麻麻勾划标注着她的研究心得和感悟。我不由心生敬佩:有这样热爱如火的老师的相伴、引领,博大精深的木兰拳定能极好地推广传承,木兰精神也会永续弘扬。
我于木兰,还只是初识;木兰于我,却已长系于心。
古有木兰英姿,今见木兰英姿!(云端曼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