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阳羡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5年03月24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生“爱美”的沈从文

  ■ 姚秦川

  1938年,沈从文开始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任教。第二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得知自己的老师是沈从文先生时,他高兴不已。自此,师生相知五十载,彼此间有一种感同身受的默契。后来的汪曾祺不止一次地说:“我好像命中注定要当沈先生的学生……”

  有一天,沈从文不知在哪里发现一种竹胎的缅漆圆盒,黑红色的居多,间或有描金的。这些东西原是奁具(嫁妆、梳妆用品),不知是什么年代的,带点少数民族的色彩,外表看起来颇为华丽。

  他爱不释手,以后每次进城,都要到处寻找这些东西,前前后后竟然搜集了几百个,而且越到后面,鉴赏能力也越强。后来稍微一般的,他就看不上眼。看到老师收集了那么多“用处不大”的东西,汪曾祺疑惑地问老师:“干嘛总买这些东西?”沈从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呵呵地反问道:“这么精美好看的东西,难道不值得买下来吗?”

  抗战胜利回到北京后,沈从文的“爱美之心”再次展现出来。平日里,他总喜欢买上一些旧绣货,比如扇子套、眼镜套,或者槟榔荷包、枕头顶等。他解释说,自己花大量的钱买这些东西,不是以为奇货可居,也不是为了装点风雅,而是为了使别人也能分尝到美的享受。沈从文善意的做法,也算得上是“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一生“爱美”的沈从文,他眼中欣赏到的美,可以换成一个字:那就是“人”。他曾对汪曾祺说,自己从来不把这些工艺品看成“物”,而是把它们与人联系起来,能透过“物”看到“人”,这既是对美的惊奇,也是对人的赞叹。他表示,这些美好之物,都是人的劳绩,人的智慧,人无穷的想象,“人的天才的、精力弥满的双手所创造出来的”。对于老师的独到见解,汪曾祺连连赞叹。

  说到底,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便有什么样的感情表达。这一点,也直接体现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他那些纯粹的文字,总是透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他笔下的自然风光、野性自由的生命形态以及澄澈纯净的人性,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美。

  沈从文的一生淡泊如水,勤奋、俭朴,谦逊、宽厚,他的作品不仅是对湘西生活的细腻描绘,更是对人性与爱的深刻探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影像
   第04版:阳羡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博览
   第07版:习作
   第08版:广告
一帘三月雨
寒食扫墓清明戏
仁宗时期两奇人
一生“爱美”的沈从文
聆听庄稼的私语
春已半
青水碧于天
宜兴日报阳羡04一生“爱美”的沈从文 2025-03-24 2 2025年03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