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恩九
因《狸猫换太子》的戏剧而广为人知的宋仁宗,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他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可谓空前绝后;宽厚仁慈,使包拯这样的直臣得以涌现;文治兴盛,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众多大家崭露头角……故被史评为“千古第一仁君”。他在位42年,还出过两位奇人,其事迹感人至深,现与诸君共赏。
宋仁宗天圣八年文武百官早朝时,皇帝赵祯郑重宣布当年科举的三甲名单后,榜眼、探花迅疾上殿跪拜谢主隆恩,而高中魁首的王拱寿却站立直言:“小生不配当这个状元,应改判他人!”话音刚落,百官惊诧。皇帝忙问其故,王拱寿说:“我家境贫寒,十年苦读,做梦都想中状元。这次考题我不久前做过,能被选中实属侥幸。家母教我为人要诚实,故从小到大不说谎话,我不想为当状元而败坏自己的操守。”仁宗闻言龙颜大悦,赞赏他的诚实,认定他是大宋的栋梁之材。
王拱寿后被皇帝赐名王拱辰,辰即龙也,深含扶助皇上之意。王拱辰确有真才实学,庆历二年辽国屡派使臣前来大宋挑衅,他据理力争,旁征博引,直斥其非,晓以利害,使辽国放弃非分之想,不敢轻举妄动。宋仁宗对此赞道:“非拱辰深练故实,殆难答也。”王拱辰不图侥幸,老实做人,正直处事,捍卫国威,“诚信状元”美名扬。
比王拱辰小15岁的巢谷又是另一位奇人,他在家排行老三,故人常称“巢三”。他敦实博学,在乡学里就与苏轼结为好友,后又弃文习武,终成文武兼修之才。巢三喜仗剑游历,得以结识宋将韩存宝,二人情谊深厚。后因战事失利,韩存宝在行将被朝廷问斩时,将身边的俸银拜托巢三送给自己孤苦的妻儿度日。巢三信守承诺,冒着风险隐姓埋名、跋涉千里送至陕西,完成挚友生前重托。
巢三听说苏轼因“乌台诗案”蒙难被贬黄州,他飘然而至,系苏轼近两年见到的来自老家的第一人。虽年近六旬,但巢三仍是东坡荒地上辛勤耕耘的主力,兼任在雪堂教授苏迈兄弟的塾师,故苏轼后有满怀深情的《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的名篇问世。
奇士巢三不仅文武双全,还略通医术,“圣散子方”系他家祖传,故他视为至宝。黄州发生疫情时,巢三出手救治,颇见其效。苏轼得知后,为救治广大民众,就将药方告诉了医生庞安。苏轼虽有绝不外传的承诺,但巢三深明大义,两人未生芥蒂。这足以彰显两位眉山人的格局与胸怀,令人感叹!
高太后垂帘听政后,苏轼重返朝堂,此时巢三却欣然辞别返回故乡。几年后,巢三获知苏氏兄弟同遭不幸被贬岭南,年逾古稀的他不顾亲朋劝阻,执意“抱死一见”奔赴广东看望……见到苏轼,二人含泪相拥。这时巢三方知,月前苏轼又被贬至海南了,他意欲前往,后因盘缠被盗急火攻心而客死异乡。苏轼闻讯痛哭一场,后恳请友人相助予以厚葬。而苏辙撰文《巢谷传》,使这位中国史上令人敬仰的奇士事迹得以世代传扬。
不知现今四川眉山可有二苏与巢三的主题雕塑否?须知其所展现的忠义之风,既是对朋友最好的诠释,也值得现代国人学习。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从仁宗时期两奇人身上,我辈应获诸多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