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起,宜兴太湖湾创赛已连续举办6年。乘此“东风”,宜兴经开区在深化校地合作的同时,通过“以赛引才”赋能科创产业链建设。此次大赛,宜兴经开区现场聘请了10位招才引智顾问,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这10位“最强大脑”的“汇入”,是宜兴经开区近年来扭转企业单打独斗局面,有效组团引才,经过校政企融合发展的深度实践,让人才与产业实现精准匹配的缩影。
这样的“蝶变”同样在宜兴经开区生命健康产业领域上演。江苏集萃未来食品技术研究所自运行以来,成功助力8家企业落地,其中有的企业产值已超亿元。2021年年底,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坚牵头与宜兴经开区合作,建设江苏集萃未来食品技术研究所。目前,研究院已引进来自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院士教授团队14个,形成以19位院士、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为学术带头人,10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为研发骨干的专业研发力量,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落地”的全链条支撑。
无独有偶,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在江苏宜兴德融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了院士工作站,成功申报省级院士工作站。“宜兴经开区对科技创新很重视,我很乐意为家乡发展献智,通过核心技术攻坚,助力产业跨越式发展。”褚君浩院士说。得益于此,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江苏宜兴德融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三结串联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突破36.2%,再次刷新国内纪录。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宜兴经开区集成电路产业已“聚链成林”,涵盖芯片设计、装备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格局,2024年规模突破220亿元,增速达80%,增长率位居无锡市各板块第一。
与此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首席科学家丁荣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为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祝世宁等同样选择扎根宜兴经开区这片科创热土,引领一批批高质量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入驻园区企业,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应用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祝世宁助力宜兴经开区成立“科创飞地”光电芯谷。光电芯谷是首个入驻省产研院创新综合体的院地合作“飞地”项目,10个项目团队正式入驻,为宜兴经开区光电子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