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锡市AIGC人工智能陶瓷设计大赛在宜落幕
“AI+陶瓷” 助力老手艺焕发新光彩

  □记者 余 婧

  10月10日,市丁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内创意涌动、佳作云集,2025年“景舟杯”无锡市AIGC人工智能陶瓷设计大赛决赛在此火热开展。来自省内多地的参赛者携创新作品同台竞技,最终27件作品分获金、银、铜和优秀奖。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关键阶段,如何让传统紫砂产业焕发新活力、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借助此次大赛,市总工会给出了新的方向,让新兴技术与产业发展双向奔赴。

  “AI技术让从业者有了打破传统边界、创新表达方式的舞台。”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邱远远的话,点明了技术赋能产改的核心思路。为推动产改要求落到实处,本次大赛聚焦技能提升与产业创新两个目标,将AI工具使用设为硬性要求,决赛增设“AI创意到工艺转化”答辩环节,赛前还围绕AI辅助设计、陶瓷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核心内容,开展了专项培训,为从业者提供“学技能、提素质”的平台。“最终138件作品报名参赛,40件落地作品进入决赛。”可见赛事的参与热度,让不少参赛者心动的还在于赛事打通了职称上升通道,获奖优秀选手将有机会被推荐参加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这只是开始。我们要做的,是让‘AI+陶瓷’从‘赛事热点’变成‘产业常态’。真正实现以赛事赋能产改、以产改激活产业的长远目标。”邱远远说。

  借助大赛,一批从业者开始将AI技术作为提升创新效率的“新武器”。培训阶段,AI工具的应用难题便直观显现。培训老师张雨航记得,培训初期有位学员提出“AI生成的纹样不符合预期”,“这也是很多从业者接触AI设计后暴露的共性问题。”张雨航说,AI是辅助工具,需要创作者按照自己的理念来慢慢打磨作品,“不是让工匠迁就AI,而是让AI服务工匠。”到了比赛环节,AI从“辅助工具”进一步转变为创作者手中的“创作工具”。大赛主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谢强在比赛中看到了许多创新作品,药丸形状的紫砂材质充电宝、融入战斗机线条将壶盖藏于壶身的《领航护穹》紫砂壶、参考太湖石造型的《太湖石天籁音》紫砂音响……这些正是赛事打破行业边界,吸引动画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年轻“圈外人”跨界参赛,带来的诸多创新作品。“跨界融合丰富了紫砂题材与形式,更让我们看到了广阔市场。”谢强介绍,年轻选手不仅注重设计,更追求产品落地。以《太湖石天籁音》为例,作者史韬赛前做足了市场调研,瞄准市场俏销的白色家电,借AI提升装饰效果,还植入智能芯片实现人机互动。

  资深工匠的参赛经历,成为AI技术打破传统思维、助力技能升级的生动缩影。“以前画纹样,查资料、改七八稿是常态,现在输入设计风格、造型特点等关键字词,AI一分钟就能出十多个方案。”45岁的嵇芳深耕紫砂领域30年,已经是一名成熟的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作品《月引潮汐》在此次比赛中获得金奖。然而,对于AI设计工具,她也曾心存抵触。“玩了30年泥巴,靠的是手感和经验,AI哪懂手上的技艺?”今年初次参加AI培训时,她连电脑操作都生疏,面对繁琐步骤不敢下手。直到授课老师演示将她的手绘图转化为数字化纹样,还生成不同器型适配方案,她才豁然开朗:“原来AI能凭天马行空的想象,帮传统手艺人打开思路。”此次其参赛作品《月引潮汐》,借助AI技术结合磁悬浮原理,让“海上升明月”场景在茶台上生动再现,3D打印的“月亮”更让作品灵动十足,成为决赛中的亮眼之作。

  “这场比赛的价值远不止选出好作品,更在于打破传统陶瓷产业的‘技能天花板’。”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在颁奖仪式上说,在他看来,“AI+陶瓷”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宜兴陶瓷发展的明确方向,用数字技术为老手艺赋能,让紫泥工匠也能享受AI技术的“红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影像
   第04版:阳羡
   第05版:聚焦
   第06版:天下
   第07版:习作
   第08版:广告
官林镇芯聚·鼎芯智谷一期开园 暨二期开工仪式举行
“AI+陶瓷” 助力老手艺焕发新光彩
世界冠军、老体育工作者 送书下基层活动在宜举办
联合执法 保护鸟类
立少年强国志
宜兴日报综合02“AI+陶瓷” 助力老手艺焕发新光彩 2025-10-13 2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