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卿尧) 眼下,历时3个多月的餐饮场所“清障行动”已基本完成。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排查餐饮场所6747家,整治防盗窗问题店铺1192家、面积约6575平方米,整体进度达99%以上,有效畅通餐饮场所“生命通道”。
今年6月以来,市城市管理局聚焦影响逃生救援的广告标牌、防盗窗,开展餐饮场所“清障行动”,全力打通餐饮场所“生命通道”,同步提升市容环境品质。行动中,市城市管理局紧紧围绕“宣传换理解、示范促带动、自拆提效能、联动强震慑、改造应需求”五大核心策略,主动创新工作方法,全力推动相关工作。
“不少商户从‘拒之门外’到‘主动配合’。”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在行动中,广大城管队员注重法、理、情相融合,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采取多种方式把政策初衷讲清楚、把安全底线说透彻,把工作做到了商户的心坎上。在芳桥街道,一家餐饮店存在防盗窗影响逃生通道的情况,且店主老两口思想较为保守。为此,城管队员通过社会关系辗转找到店主的子女,请求他们帮助共同劝导老两口。最终,在亲情的感化和城管队员的政策宣传下,老两口配合了“清障行动”的进行。在和桥镇,部分餐饮店主对整改工作持犹豫态度,城管队员多次上门沟通,并组织商户实地参观已完成整改的同类店铺,以直观方式感受整改后的安全与美观效果,让不少店主转变心态,主动配合“清障行动”。
行动中,市城市管理局建立“树立标杆、辐射周边”的工作方法,充分激发大型餐饮企业、重点商户、连锁品牌等示范作用。在宜城,市城市管理局选取华源大酒店、王府一号等重点餐饮企业作为突破口,专业人员现场指导制定“拆窗不降安防”替代方案,通过加装红外报警装置、高清视频监控等技防措施,切实打消商户安全顾虑,有效带动周边中小商户。在万石镇,面对茶亭路小吃店防盗窗结构复杂、拆除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城管队员在多次上门沟通、打消商户顾虑的基础上,协调专业力量现场勘查,量身定制拆除方案,依据结构特点精准调配设备和作业流程,不仅成功啃下“硬骨头”,更在周围店铺中形成示范引领,将“攻坚点”变为“示范点”。
在示范引领的带动下,不少餐饮店铺变“被动整改”为“主动自治”。丁蜀镇万安小馄饨、川香楼等老字号餐馆积极配合,主动对接城管队员商讨店招改造方案。官林壹号饭店店主不仅主动完成自拆,更以身说法,凭借“乡音乡情”有效消解周边商户顾虑,最终带动6家饭店相继完成自拆自改。和桥镇西横街重庆小面小吃店店主积极配合,不仅第一时间自行拆除违规防盗窗,还带动周边5家商户组成“互助小组”,分享拆除经验、协调施工资源,成为辖区内“自拆自治”的典型代表。
在餐饮场所“清障行动”中,市城市管理局还与市公安局、消防救援大队、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建立一体化联动机制,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明确整改标准、依法推进难点攻坚,对拒不配合的商户形成有效震慑,确保“生命通道”畅通无阻。下阶段,市城市管理局将把少数情况复杂、整改难度大的餐饮商户,纳入攻坚清单,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坚决推动整改全面清零。同时,推进乡镇区域二轮全覆盖巡查,严防回潮、巩固成效,并向其他行业延伸,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