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键响应 实时指导
我市生命急救 有了“可视化”绿色通道
  市急救中心调度员正通过“视频呼救”功能开展急救指导。(市急救中心供图)

  本报讯(见习记者宋浣竹) 宜兴生命急救有了“可视化”绿色通道!今年5月,市急救中心启动“视频呼救”功能试运行,经过近3个月的优化与调整,该功能已实现稳定运行。截至目前,市急救中心已使用“视频呼救”功能救助患者96起,其中包括3名急危重症患者。

  早在2018年,市急救中心就引入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MPDS),该系统可根据患者病情对求助人进行电话医学指导,但存在调度员无法直观判断病情、无法评估现场人员急救操作准确性等问题。为了突破这一技术壁垒,今年5月,市急救中心升级了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MPDS),在“宜兴市急救中心”微信小程序新增“视频呼救”功能板块,通过实时视频连线,调度员可直观地观察现场情况,精准指导止血、心肺复苏等操作,有效解决第一目击者“不敢救、不会救”的问题。“视频呼救让急救指导从‘听声判断’变为‘眼见为实’,为生命抢救抢出了关键时间。”市急救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骊说。

  “视频呼救”功能上线以来,已有多次成功应用的案例。“120吗?家里老人晕倒了,怎么都叫不醒!”日前,市急救中心接到市民陈先生的求救电话。调度员朱蕾迅速锁定位置派车,得知老人呼吸微弱后,立即向陈先生发送“视频呼救”短信链接:“我给你发送了一条短信,打开短信里的链接,我会和你视频通话。” 几秒后,视频接通,见老人面色青紫,朱蕾当即引导家属为其实施心肺复苏。急救过程中,朱蕾紧盯屏幕,一边观察画面,一边引导陈先生调整手位,确保每一步操作都准确无误,同时,她每隔30秒提醒家属检查呼吸和意识。1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医护人员接手抢救,老人成功脱离危险。

  对于市急救中心调度员来说,“视频呼救”功能最直接的作用在于能够实时指导慌乱且不熟悉急救手法的家属准确采取急救措施。近日,市民程先生被异物噎住,家属紧急拨打120求救。市急救中心调度员顾嘉钰一边派车,一边在电话中指导家属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当听到家属反馈称患者呼吸骤停时,顾嘉钰立即让家属实施心肺复苏。可家属慌乱地表示:“不会操作。”她迅速指导对方打开视频通话,耐心指导:“暴露胸部,找到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交叠垂直下压!”家属在她的指导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救护车赶到后,医护人员接手,又抢救了约5分钟,程先生终于恢复了自主心跳。无独有偶,近日清晨,市急救中心接到求助称有人倒地昏迷,家属慌乱中无法判断状况。调度员尹清路通过实时视频连线发现患者面色青紫、胸廓静止,当即指导家属做心肺复苏,全程紧盯动作,实时纠正家属按压位置和力度,直至救护车抵达,实现了急救的无缝衔接。

  据介绍,为方便市民使用,“视频呼救”功能设置了简洁的操作路径,市民通过微信搜索“宜兴市急救中心”小程序,登录后点击“视频呼救”,便可一键连线市急救中心。市急救中心调度员收到视频呼救提示信息,并确认接听后,即可建立视频指导通话。此外,市民也可通过“宜兴健康云”微信公众号,进入“智慧医疗平台”,通过首页“急救便民”板块打开小程序,完成授权后发起视频呼救。在常规电话呼救时,若调度员判断沟通不畅,也会主动询问是否进行视频通话,推送链接短信,呼救者点开跳转至小程序,关注并注册后,可按照调度员的实时指导开展自救互救,直至救护车到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影像
   第04版:阳羡
   第05版:国内
   第06版:国际
   第07版:博览
   第08版:广告
城市公交接力践行文明担当
我市生命急救 有了“可视化”绿色通道
电动自行车被盗 民警迅速追回
用服务热忱点燃创业激情
宜兴日报综合02我市生命急救 有了“可视化”绿色通道 2025-08-13 2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