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宋浣竹
8月5日一早,西渚镇白塔村处处涌动着蓬勃朝气:创客们开启了新一天的创意耕耘,村干部们忙着梳理工作,新农人们在田间地头忙碌……一批“青年实干家”正扎根这片沃土,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等融入村庄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青年创客:
文创赋能 乡土焕新
青年创客是激活乡土资源的“金钥匙”,他们带着新思维、新技能扎根白塔村,将乡土元素与现代创意深度融合,让老村落长出新业态、焕发新活力。
90后常州姑娘吴嘉琦曾在海外学过珠宝设计,回国后经营起珠宝生意。去年4月,她萌生了在乡村开家文创店的念头,因父母在宜兴经商,加上她又被白塔村的田园风光与人文底蕴所吸引,便在村里租下一间店铺,取名“风水宝地”,潜心设计珠串、玉石挂件等亲民文创。吴嘉琦的作品里常常藏着白塔村的影子,由她设计的白塔形状的石质挂件、白塔村特色水果玉石挂件,成了游客青睐的伴手礼。今年年初,吴嘉琦乘着跨境电商的东风,开起了网店。“现在运营着6个跨境账号,忙不过来就教村里的年轻人做。” 吴嘉琦说,村里有两个95后正跟着她学习英文客服和订单管理工作,现在已经能独立应对国外客户的咨询。她盘算着,等跨境业务再稳定些,就把打包、贴单的活交给村民,“这样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添份收入。”
在白塔村,像吴嘉琦这样的青年创客并非个例。去年8月,95后姑娘杨逸迪加入市时光白塔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文旅工作以及农产品销售。今年2月,在杨逸迪的主导下,公司开通了“白塔时光”抖音店铺,为白塔村农产品拓宽线上销路。应季水果上市时,她和公司小伙伴更是天天扎在果园直播引流,吸引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看到村里自产的米酒,她又灵机一动,带着团队琢磨出“微醺礼袋”——将米酒灌装成便携小瓶,搭配雪碧、梅酒等,附上简易调配方式,让游客能带回家调出专属鸡尾酒,成了不少年轻人追捧的网红单品。
“这两年新创客带来的项目,不仅让村集体年收入增加近200万元,还盘活了村里的12套闲置农房,让村民人均增收近千元。”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说。
青年村干:
创新治理 服务暖心
近年来,青年村干部的加入为白塔村基层治理注入“新鲜血液”,他们以年轻化的表达、数字化的手段破解治理难题,让政策落地落实。
7月24日晚,在西渚镇文体中心广场的舞台上,沈贤、胡晨啸、谭礼三位青年村干部倾情演绎情景剧《“老”剧本焕发“新”活力》,赢得台下村民的阵阵掌声。去年年底,三人作为选调生来到白塔村,在其他村干部的帮带下,很快熟悉了村情民情,融入了基层工作。白塔村是著名戏剧家于伶的故乡,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今年4月,他们决定以青年村干部重排于伶的剧本《丰收》为主要剧情,创作一部情景剧。这个提议得到了村委的大力支持。此后,三人利用工作之余和周末时间精心搜集史料,反复打磨剧本和表演细节。经过近3个月的创作排练,6月20日,这部情景剧在白塔村宜人书院首演,赢得了满堂彩。
除了文艺创作,这三位年轻人更是处理村级事务的“多面手”。他们完善村民信息台账,用新媒体宣传政策,整理申报材料为村集体争取项目支持,助力多项惠民举措落地见效。“这些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新活力,更是新思维。”欧阳华感慨道。村民议事会上,青年干部们用短视频演示项目方案;田间地头,他们拿着手机记录村民诉求,当天就整理成“问题清单”进行会商……这些带着“泥土气”又透着“新潮味”的工作法,让村级治理不再是村干部的“独角戏”,而成了全村人的“大合唱”。
新农人:
科技兴农 沃土生“金”
新农人是白塔村农业转型的“主力军”,他们带着新技术、新理念投身田野,让土地产出更高价值,拓宽乡村产业边界。
2023年,白塔村为突破红美人种植瓶颈招引技术人才,90后郭钱江凭借多年种植经验,成了村里50亩种植园的“技术管家”。“那时候村里仍用传统橘子树种植法种植红美人,但红美人与传统橘子的种植门道大不一样,所以成效一直不好。” 郭钱江说,对此,他重新设计水肥一体化管道,又找专业人员定期修剪树形,保证养分集中到果实,一番改造让红美人亩产有了显著提升。如今,郭钱江早已把白塔村当成了“第二故乡”。今年3月,他在村里承包15亩土地,建起自己的种植基地,还为迎合白塔村旅游旺季种植青枣、小番茄、五月红柑橘等应季水果。
“以前父亲守着果园靠天吃饭,现在我想让樱桃园跟上村里的旅游发展节奏。”85后狄磊回到家乡白塔村接手父亲的樱桃园后,第一件事就是引进新品种“红妃”。“过去园里种的樱桃个头小、挂果期短,稍不留神就会错过最佳采摘期,而‘红妃’不仅果型大、甜度高,而且挂果期比老品种长。”狄磊说。可“红妃”种植门槛不低,对水肥配比、修剪手法要求苛刻。为此,狄磊每天泡在农业直播课堂里学习植物营养学,翻阅专业书籍研究修剪技术,并专程跑到河南、山东的樱桃种植基地交流取经,把学到的种植技巧用到自家果园,让“红妃”颗颗饱满。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带来的不只是项目和资金,更是让乡村持续发展的新动能。”欧阳华说。眼下的白塔村,稻田成方、果树成林,民宿错落有致,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村里的年轻人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创意点亮乡村,让这座传统村落焕发出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