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王玉洁
8月2日下午,市融媒体中心“壶抱宜兴红 共饮阳羡茶”主题直播开播。这场历时4个小时的直播,以累计观看人次近4万、点赞数近10万的热度,折射出宜兴茶文化与茶产业在数字时代的“破圈”路径,让“阳羡茶”的千年茶香跨越时空浸润更多人的生活。
长久以来,厚重的茶文化记忆多藏于古籍、茶器或老茶人的口述中,普通观众难以直观感受“阳羡贡茶”的皇家气度、“壶茶共生”的东方智慧,以及“采制炒焙”背后的匠心传承。此次直播以“历史场景化+技艺可视化”的创新方式,让古老的茶文化鲜活起来。直播主会场、位于丁蜀镇的龙德堂陶艺内,在紫砂器具与氤氲茶香的交融中,市档案史志馆馆长蒋宁鹏从历史维度,系统解读宜兴茶文化的发展脉络;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范泽锋结合紫砂与茶的历史渊源,阐述器与茶的魅力;无锡市茶叶研究所所长许群峰聚焦工艺核心,详解茶叶制作的特色技法;国家一级茶艺师钱俏枝以现场品茗为切入点,精准剖析红茶的特质与品类。
更动人的是茶农指尖的温度——在直播分会场,兰山茶场的炒茶师傅在镜头前翻动鲜叶,随着铁锅升温至180℃,观众仿佛透过屏幕闻到了飘散的茶香;九香茶场的茶农展示黄金芽“一芽一叶、长度不超3厘米”的采摘标准,让观众读懂“一片叶子”背后的讲究……不少年轻观众在弹幕中感叹:“原来爷爷泡的茶里,藏着这么多历史和手艺!”直播数据显示,40岁以下观众占比超三成。他们还在直播中追更“‘宜兴红’颜色联想”“紫砂壶养护技巧”等话题,对茶文化充满了兴趣。
对宜兴相关茶企而言,这场直播的意义远不止“露脸”,更是“云对接”全国市场。分会场镜头带观众“云游”茶场:无锡市茶叶研究所茶场尽显科技赋能的力量,实验区里培育的特色红茶品种在精心调控的环境中生长,研究员手持检测仪器,对比展示不同工艺下茶叶的生化指标;乾元茶场的标准化车间里,清洁化生产线与传统炒茶灶并存,诠释“传统保风味、现代控品质”;永红茶场的老茶师用40年经验演示“宜兴红”的发酵秘诀,“温度差1℃,香气就差远了”的坚守,让观众看见“匠心”的力量……这些真实场景,将“原产地优势”“工艺匠心”转化为观众看得见的“信任票”。直播数据显示,除江苏观众外,浙江、广东、山东、河北等省份的观众占比显著。
直播中,除了茶文化和茶产业,宜兴的山水风光、紫砂文化也随镜头自然展现。兰山茶场的云雾茶园与远处的竹海相映成趣,乾元茶场的传统炒茶灶旁摆着紫砂茶具,主播在讲解茶叶时提及“茶场周边的民宿可体验采茶、制壶”……这些细节让观众意识到,宜兴茶不仅是饮品,更是串联起自然景观、传统工艺与在地生活的“文化纽带”,茶产业的升级正加快着全域资源的联动增值。(图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