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秦川
台湾作家刘墉说他有一个亲戚,做很大的生意。有一天,他去富豪亲戚家做客,看到亲戚忙得昏天黑地,便问对方,你就不能给自己一个悠闲的“慢生活”的早晨吗?
亲戚回答说:“怎么敢!一早晨对我来说就是1000万呀。”刘墉想了想,对亲戚说:“你现在可以用一早上挣到1000万,但有一天,你用1000万买不到一个早上。”刘墉淡淡的一句话,揭示出一个平实而又令人震惊的真相。
确实,人生苦短,不要焦虑,不要着急赶路,也不要急着要一个答案,学会慢下来,放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早在十多年前,我便开始尝试过一种“慢生活”。那时,我刚大学毕业,去了一所乡下中学当老师。
闲暇时,我在杜仲树下慢慢看书;或者靠在破藤椅上,手拿一瓶啤酒,看着夕阳,不紧不慢地喝着;经常,我还会拎着暖水瓶,慢慢走上学校的斜坡;夜深人静之时,我会慢慢地琢磨一堂很重要的公开课;白天,我则慢慢穿过被褴褛的衣衫和糙糙的乡音填满的小街……
那时,因为书少,我读书很慢。有一个冬天,我只读了一本书,就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在这些“慢”中,很多事情也慢慢地改变了:父亲因病突然离我们而去;老家因为修路,家门前长了三十年的两棵槐树被伐掉;我结婚生子,有了女儿……又过了大约两年时间,我回到了城里工作。
从此,我再没有“慢福”了。 我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醒来,用一分钟洗漱,用两分钟奔下五楼,用三分钟跑到公交车站。我总是一路小跑,生怕没赶上打卡,被扣除奖金;下班时,我又一路争先,生怕错过最后一趟公交车——每时每刻,我好像都没有停止过往前疾走的步伐。
我每天都像搭在弦上的箭,一副剑拔弩张的紧张神情,为生活疲于奔命。我没有东篱,所以也没法采菊;我虽然能看见南山,但一点也不悠然……
忽然有一天,其实就是在今天,我明白我错了,我错在太快了!于是,我打算慢下来。我会提前一个小时从家里出发,弃车步行。到达单位时,时间还宽裕,我给自己泡了杯茶,还抽空和同事开了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除此之外,我还会在冬天堆一个雪人,在秋天捡拾一片落叶,在夏天的雨后漫步,在春天的院落中栽下一棵小树……
我惊讶地发现,比起之前马不停蹄地奔来赶去,现在享受的这种“慢生活”,好像并没有缺少和失去什么,反而让自己工作起来更有激情,心情更加放松。
原来,一慢下来,世界就清晰了;我自己,也随即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