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阳羡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零落的乡间菜担

  ■ 杨小林

  又遣春风送秋叶,倚门守望又一年。门前的小路蜿蜒着一直往前延伸,直到消失在那青山隐隐、白云悠悠的远方。只是在这条路上再也见不到母亲那熟悉的身影了。人走无踪影,此时此刻的我,难言难语满心悲!

  母亲生前有个习惯,外出做生意或走亲访友,总是喜欢挑着一副竹篮。硕大的竹篮将近她半人高,和她瘦小的身躯很不协调。一步一闪,一步一颤,竹篮随着步子晃,时不时地往身上撞。她肩膀轻轻一耸,头一侧,手一扶,担子又稳了。

  几十年如一日,母亲就这样挑着担子,孤独地走在乡间。那步姿,那身影,已经深深刻在我心底,成为永恒的记忆。路迢迢,路漫漫,这副担子挑过春来挑过了秋,挑着一家人的生计,也挑着全家的希望。幼时的我只看到母亲肩上的担子,却看不到她心底的担子。

  几十年前的乡村生活很苦,老家地处偏僻,人多地少,日子更加苦寒。但贫穷没有使乡亲们消沉,更没有压垮大家。穷则思变,大家因地制宜搞养殖、种蔬菜,做起各种生意。

  母亲擅长做小生意,她率先做起蔬菜、种子生意。记得幼时的家中,常是成堆的韭菜,整箩筐的扁豆、长豆,成担的小青菜、菠菜,它们散发着各自特有的清香。韭菜、青菜要分拣,大家齐动手,拣去黄叶、杂草,由母亲捆扎成把,到河埠清洗。担中的菜把码得整整齐齐,菜带水珠,格外鲜嫩、水灵。母亲动作轻快,手法娴熟,做得也仔细,似一位贫穷的母亲给自己的儿女梳妆打扮,虽无华装,却整洁、端庄、自然。

  母亲除了自种蔬菜,还到溧阳、徐舍去贩,主要是冬季的大蒜、芹菜。她总喜欢带上我,一为壮胆,二可帮衬。曾记得,多少个漫天皆白的冬日,一早从溧阳贩菜回来,几十里路,她一路挑着。路虽远,未疲倦。渡口的检查更令人焦虑,有没收之虞。饥饿与劳累满身,寒冷与焦虑交织,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在支撑着我那孱弱的母亲!

  春天卖茄子苗、辣椒苗。将幼苗从圃中移出,把根部的泥土(有时或添些新土)轻轻捏成一个圆圆的小土球,一棵又一棵,母亲极其有耐心,像在做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之后,轻轻装在大竹篮里,排成里外几圈,上下几层。泥球乌黑、茄棵紫红、辣椒碧绿,叶带水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煞是好看。棵棵幼苗气韵生动,生命力旺盛,给农家带去收获的希望。

  带了土的担子很沉。清辉露冷的早晨,母亲早早起身,在扁担的嘎吱声中,走街串巷去了。

  暑天,母亲就去卖菜籽。担子里菜籽的品种很多:白菜、萝卜、芫荽、莴苣、菠菜……骄阳似火,辽阔的旷野下,母亲如蠕动的虫子,挑着担子,慢慢地走进陌生的村子,不停地吆喝,浑身湿透。

  热了、累了就躲在树荫下,缓一下神。午饭时间到了,饥肠辘辘的母亲便随便找一户人家,奉上菜籽,赔上笑脸,恳请人家给碗饭吃。乡风多淳朴,乡民们大都会主动请她到家里坐坐、吃饭、喝水、聊天。这人间的关爱,是留在母亲心里永远的温暖记忆。

  行行重行行。古道绵绵,山径崎岖,田埂泥泞,圩堤狭窄,一步一脚泥,一步一道坎啊!母亲就这样四季游走在乡间,披星沾露出门,炊烟四起、暮色苍茫时回家。孤独的她途中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叹息,她是在感叹路途的遥远,生意的不易,生活的艰辛,命运的多舛。支撑她前行的力量是对生活的希望,家人的热爱,还有那人间的温情。

  母亲一辈子活得很累,用菜担养活了全家。今天,看着静静地躺在老屋一隅的菜担,多少感慨涌上心头。毋须多言语,唯有泪纷纷。

  中华大地孕育了千千万万像母亲一样的人。她们是平凡的,但正是这千千万万平凡的人创造了、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和未来。常言说得好,“萤火微光,可照旷野”。

  母亲的菜担是中国农民勤俭持家、吃苦耐劳本色的流露,乐观无畏、生命韧性的体现,泥里寻金、折草成画智慧的彰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关注
   第04版:阳羡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博览
   第07版:习作
   第08版:广告
零落的乡间菜担
黑板上的名字
清明沉思
缅怀父母情长在
从前慢
村南无限桃花发
宜兴日报阳羡04零落的乡间菜担 2025-03-31 2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