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调查中,我市运用三维激光扫描、地质雷达探测等技术,为善卷洞做了全方位“CT”,在进行空间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打造了善卷洞的数字“分身”,制作了地上地下一体化的三维实景模型,不仅将这一自然景观永久定格,还为后续保护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未来,我们还将利用这个数字‘分身’实现溶洞发育过程的可视化推演,预测地质变化,为溶洞的保护性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查科科长陈健介绍。
眼下,我市正在进行地下空间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已入库部分溶洞数据,并同步编制《岩溶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规范》,进一步总结溶洞地下空间的调查方法和工作经验。下阶段,我市还将试点开展岩溶地下空间的确权登记探索。“溶洞确权登记后,可以发展地质研学等旅游模式,进一步拓宽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相关板块将推动部分溶洞资产出让,进一步唤醒“沉睡”的地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