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俞 婕) “经过岩溶地下空间资源调查后,我们正在建设完善数据库,未来每一个溶洞都将拥有身份信息。”2月19日,打开岩溶地下空间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等地下溶洞的规模和形态等信息一目了然。目前,为期一年多的全市岩溶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试点工作已完成,并形成初步调查成果。
地下空间是一个岩、土、水、气等构成的实体地质结构空间,是天然存在的宝贵自然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江苏省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试点工作方案》,对探索推进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作出部署,鼓励全省各地对盐穴、花岗岩、岩溶等典型地下空间资源开展试点调查,为促进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支撑。对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针对我市丰富的岩溶地下空间资源组织开展了调查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地下空间资源保护和利用。
在开展调查过程中,我市对张公洞、灵谷洞、慕蠡洞等74个天然溶洞开展了普查,调查内容包括溶洞规模、溶洞形态、溶洞标高及基础地质条件等,查清了溶洞水水化学特征,初步摸清了典型溶洞的发育现状,并为每个溶洞建立了数字身份档案。与此同时,我市还开展了善卷洞地下空间资源详查,围绕善卷洞利用现状,在已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工程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并对善卷洞周边其他溶洞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