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高考落榜,实在无颜面对家中父老,伤心之余,卷起铺盖去了一个陌生城市,在一家工厂干起了流水线操作工。可日复一日的机械操作重复枯燥,久而久之,让人成了一具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
一个寒冷的夜晚,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回家路上,拐角处一个不起眼的店铺还亮着灯,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诱人的煎饼香。我顿感饥肠辘辘,走上前去,果然是一家煎饼铺,招牌是韭菜煎饼。丈夫负责“体力活”,擀面、揉面团;妻子负责“技术活”,打蛋、撒盐、搁韭菜……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我成了煎饼摊上的常客。摊主两口子天生一对勤快人,天蒙蒙亮就起身开始张罗忙活,六点半,店铺门口就排起长龙似的队伍。老客通常要一块韭菜煎饼搭配一碗豆腐脑。豆腐脑装在一个大木桶里,现舀现撒紫菜、虾皮、榨菜末……
我端着瓷碗吹豆腐脑之际,老板娘笑着问道:“姑娘,看你白白净净、斯斯文文,是大学生还是老师?”
一语戳中痛处,我垂下头,低声道:“我高考落榜了,现在在流水线当操作工。”
“这有啥,再考一次呗,准行!”
老板娘一家是山东人,拖儿带女来到异乡谋生,两口子起早摸黑,从“鸟叫”忙到“鬼叫”,仍旧乐呵呵的。
“娃,听俺说,俺老家一侄,复读三年,才考上大学,现在县城中学当老师,听姐的,再考一次!”
这话犹如一剂强心针,此后,我去书店买了一大摞高考复习资料。夜班回来,买一张韭菜煎饼打包,在宿舍电炉上熬一锅白米粥,就粥吃饼,越吃精神头越足。
过了仲春,老板娘说,韭菜一过季就老了,不如换咱家的葱油煎饼尝尝?
我尝了一次葱油煎饼,最终还是换回了韭菜煎饼,不是因为不好吃,而是韭菜那股辛辣旺盛的刺激味尤为提神醒脑,让人倦意顿消。韭菜煎饼,让我整个复读生涯有滋有味。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我第一时间跑去煎饼铺和老板娘一家分享了喜悦。去异地上大学前,我拖着行李箱和他们告别,老板娘取出早就准备好的一大袋韭菜煎饼塞在我怀里:火车上东西贵,留着路上吃!
大学毕业后的我,如愿过上了还算安逸舒适的日子。有天下班路上,看见菜摊上摆着嫩生生的春韭,忽而惦念起韭菜煎饼,心血来潮地买了一束韭菜和一小袋面粉,学着老板娘的样子,煞有其事地摊起了韭菜煎饼,可笨手笨脚的我不是将面皮弄焦就是半生,口味也相差甚远。
我买了一张车票,回到那个小县城,所幸,煎饼铺子还在!原本逼仄的店面变得敞亮,我走进店铺,老板娘还是那个老板娘,只是鬓角有了白发,老板额头的皱纹也更深了。当年一对活泼可爱的小儿女出落成小伙子、大姑娘,有条不紊地给父母打下手。抬头看了一下招牌,除了韭菜煎饼,还有与时俱进的芝士、培根、里脊肉等等加料升级版。
老板娘一眼认出了我,惊喜地停下手中活,陪我边吃边聊。韭菜煎饼还是老味道,而老板娘家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日子也越发红火,以前的苦总算没有白吃。还有,她顿了顿:“那个侄子复读三年的故事,是我编出来的。”
“啊?!”
“我看你成天闷闷不乐,时间长了别憋出病来。人活着呐,总得有个盼头哇!”(申功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