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 蔷 文/摄
10月23日,零点的钟声刚过,千家万户已熄灭灯火,陶都街头只剩零星的路灯亮着。但位于屺亭街道的市瑞德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内,却是另一番沸腾景象:大货车的引擎声划破夜空,20多名搬运工的喊话声此起彼伏,商贩的手在菜叶间翻飞……这里的“守夜人”,正用一整夜的忙碌,为城市的餐桌攒足“新鲜”。
55岁的桂荣已在市场工作了18年,主要从事夜间蔬菜搬运工作。昏黄的灯光下,只见她扛起两箱西红柿,脚步稳健地走向摊位主屠其俊的摊位。箱子上的水珠渗出来,打湿了她的袖口,她却浑然不觉。“一箱西红柿20公斤左右,一晚要扛多少箱没数过,反正从货车到摊位,来回跑就是了。”她喘着粗气说道。没多会儿,屠其俊的摊位前,堆起了小山似的蔬菜。在货车旁指挥工人搬运的屠其俊也一刻不得闲,“凌晨是我们的‘早高峰’,一刻都耽误不得。”屠其俊说,“这批蔬菜下午在地里收割,晚上装车连夜赶来,必须在凌晨3点前卸完、分好类,餐馆和小菜贩都等着拿货呢。”说话间,他伸手接过工人递来的一捆白菜,麻利地撕掉外层的老叶,“我们干的就是抢时间的活,慢一步,菜就不鲜了。”
市场运营管理员马洪培,从前一天晚上11点起,就拿着手电筒,在各个区域来回巡查。虽然凌晨的气温仅10℃左右,但来回不间断巡查,他的衣服还是被汗水浸湿了。“今晚来了30多辆货车,光蔬菜就卸了200多吨,得盯着点卸货顺序,别堵了道,还要提醒大家轻拿轻放,叶菜碰坏了可卖不上价。”他一边说,一边指着不远处,“那是老张,负责称重对账,11点之前就来了,忙碌两个多小时没歇过一分钟;那边亮灯的是水产区,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对水产品进行检测。”
凌晨3点,市场的忙碌达到了顶点。拿货的小商贩骑着三轮车,在摊位间穿梭,大声和摊位主砍价;搬运工的身影在灯光下拉长又缩短,肩上的箱子压弯了腰,脚步却没慢下来;马洪培的对讲机里,不时传来“东边货车卸完”“西边需要帮忙”的呼叫。直到凌晨5点多,天蒙蒙亮时,市场的喧嚣才渐渐退去。待最后一辆拿货的三轮车驶出市场,摊位主们开始收拾摊位,准备迎接即将前来采购的市民。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市民陆陆续续走进市场挑选新鲜蔬菜时,除了各摊位主外,这些深夜里的“守夜人”,大多已回到家中入睡。他们的工作没有聚光灯,只有重复的卸货、分拣、搬运、巡逻,却用一整夜的坚守,让各类农产品都带着最新鲜的气息,走上宜兴人的餐桌。就像马洪培说的:“我们的黑夜是别人的白天。累虽累,但看着大家买到新鲜菜时的笑脸,就觉得这一夜的忙,值了!”
图①:搬卸蔬菜。
图②:忙碌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