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卿尧 马溪遥 汪佳璐 见习记者 堵 萍 文/摄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不仅仅是一句歌词,更是一种传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子承父业的故事,他们传承的或是手艺,或是爱心,或是使命担当。如今,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接过了父辈的接力棒。明天就是父亲节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的传承故事。
传承“爱心” 让善意永存
6月16日上午,84岁的“江苏好人”戴长生正在社区的文化服务中心内整理桌面。他的儿子、“陶都好人”戴征宇随后也来到该中心,帮着戴长生一起收拾。尽管已经是企业负责人,但多年来,戴征宇从未忘记父亲的言传身教——默默奉献、帮助他人。
戴长生是和桥镇北庄村人,年轻时当过铜匠、做过搬运工。1979年,戴长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办了企业,生活逐渐富裕了起来。在1984年之后的近40年时间里,他修桥铺路、捐资助学、抗险救灾,是和桥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大好人”。正因如此,2014年,戴长生入选“江苏好人”。
从小在父亲身边长大,戴征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1992年,和桥镇发生洪水灾情,16岁的戴征宇二话没说就搭上了前往重灾区的汽车。他用自己并不强壮的身躯扛起一袋袋沙包,和大人们一起筑起了抵御洪水的防线。“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社会活动,让我备受鼓舞。”戴征宇说。从那以后,戴征宇也和父亲一样,加入了帮助他人的行列。不管是捐资捐物,还是结对帮扶,戴征宇总是参与其中。在大学三年级时,他班上有个同学因为肾衰竭需要肾移植,戴征宇带头捐款,还发动全班同学捐款,为这位同学解了燃眉之急。
不仅如此,戴征宇还坚持无偿献血。2003年,戴征宇第一次走进献血车,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在多年时间里,戴征宇累计献血和成分血达40次,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并入选“陶都好人”。
如今,“默默奉献、帮助他人”已经成为戴长生一家的家风,助人为乐的事情他们还会一直做下去。戴征宇说:“我们会继续用善心播种快乐,以善念播下热爱,靠善行赢得尊重,让我们这个小家庭的善意在社会上永存。”
焦家园三代:
传承“匠心” 使葱味飘香
“做好每一块葱油饼,才对得起老一辈留下的嘱托。”6月16日上午,市焦家园食品有限公司官林镇生产基地内,弥漫着浓浓的香味。作为非遗传承人,焦展农正和他的儿子焦律一起,盯着车间的每条生产线。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大,虽然葱油饼制作大多已是流水线加工,但对于最前端的选料、配料,父子俩仍坚持亲力亲为。
64岁的焦展农,已经花了47年用心做葱油饼。他常说,老味道之所以让人回味无穷,是因为包含着人们对过去的情感。“人们都喜欢怀旧,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想念的还是小时候那种纯真的家乡味。”焦展农说。每每聊起父亲,焦展农儿时的记忆便涌上心头。固执是焦展农对父亲焦云真最深刻的印象。“单就选葱这件事来讲,过去我父亲学徒时去买葱,购买时已是选来选去,但他的师傅每次回来,还都要亲自重新挑过,真正用来制作饼的葱最后只剩三分之一。他常跟我们子孙后辈讲这个事。”焦展农说。也正是因为时刻谨记父亲的话,一直以来,焦展农在选料用料上都非常讲究。当年,为了解决葱的品质问题,焦展农还专程去南京高淳考察,选定了东坝镇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投资2000万元建立养猪场解决用油问题,同时也可以把有机肥用作小葱的培植。为了让父亲放心,焦展农还专门把父亲接到现场去参观,以了却他的心愿。不仅如此,他还解决了最令人头疼的保鲜问题。因为常年经商,思维敏捷,焦展农先后联系了一些高校的专业人才来为他把关,重新构思包装,引进设备,多次实验,光是产品论证就用了三年的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焦家园葱油饼保质期可长达三个月,同时还可以用微波炉烤着吃,味道与刚做出时无异。
现在,走进焦家园,可以看到现代化的设备已代替了原来作坊式的操作,而当年焦云真所坚守的老手艺依然不变。这新老结合的悄然的变化也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一年200多万元的产值让老字号焕发出无限的青春。如今,焦展农把非遗传承的接力棒交给了他的儿子焦律,焦律正在用互联网平台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吴爱兵、吴宇瑶父女:
传承“责任” 为警蓝增辉
“网安民警主要通过技术手段对电子证据检验鉴定,为侦查提供方向或直接认定犯罪事实……”6月16日,在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办公室里,吴宇瑶向记者介绍她的日常工作。她的同事说,不要看吴宇瑶外表柔弱,一旦工作起来的劲头,丝毫不亚于男民警。
“想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是我从小的梦想。”吴宇瑶说,她的父亲吴爱兵是一位从警28年的老民警,目前在市公安局万石派出所任所长。在吴宇瑶的童年记忆里,父亲经常会跟她分享一些调查取证、侦查破案的故事,他对警察这份职业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吴宇瑶。看着父亲穿着帅气的警服,胸前佩戴的警徽耀眼无比,“警察梦”逐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她想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忠诚履责、守护平安的人民警察。于是,在报考大学时,她毅然选择追随父亲的脚步,报考了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2020年1月,警校毕业后不久,吴宇瑶被分配到市公安局网安大队案件中队,主要负责案件侦查与电子数据勘查取证工作。入职后,吴宇瑶在工作中谦虚勤奋、脚踏实地,用行动诠释对职业的热爱、对平安的坚守。遇到疑难杂症时,她经常加班加点深入钻研工作难点,多次恢复、寻找出关键性定案数据,为相关案件的顺利办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去年3月,在侦办公安部督办的某案件过程中,为恢复已删除的涉案数据,还原涉案App原始状态,弄清代码逻辑,吴宇瑶加班加点,深入钻研难点疑点,多次尝试恢复、取证实验,一次次赴各地调取证据、提审相关技术人员,最终出具了一份长达62页的电子数据勘验笔录,对该案的成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女儿在工作中奋斗的样子像极了曾经的我。”吴爱兵说,从前,他深入案发现场与嫌犯斗智斗勇,如今,女儿在纷繁的网络中抽丝剥茧为警蓝增辉,看到长大后的女儿有了自己的影子,他满心欢喜。
蒋仲良、蒋新父子:
传承“信念” 给田野希望
昨天下午,芳桥街道华阳村党总支书记蒋新正在向金兰村党总支书记蒋仲良,请教机械化育秧的相关事宜。两人一脸严肃,你问我答,不知内情的外人不会想到,这两人是一对父子。
36岁的蒋新见证了父亲蒋仲良一步步带领金兰村发展。回首往事,蒋新清晰地记得,当年父亲勤勤恳恳工作,成了村里的“万元户”,是人人羡慕的致富能手。2001年,蒋仲良当上了村里的领头人,一心要给村里“拔穷根”。农忙的时候,播种育秧、开镰收割,蒋仲良更是亲力亲为,哪里缺人哪里帮,一般晚上要忙到七八点甚至十一二点才回家。“父亲这么做,一是觉得党员干部要起示范带头作用,二是想省钱给村民发更多的福利。”蒋新说,眼看着金兰村在父亲的带领下村庄美起来、村民富起来,自己感触颇深。
2019年,因工作上的调动,蒋新来到芳桥街道华阳村工作,2021年10月开始,担任华阳村党总支书记。刚到华阳村时,村级经济发展缺乏动力、村庄环境也是脏乱差,村民们对他这个做村书记的“外来人”充满了怀疑,他本人对基层治理和发展也充满了困惑。不过,蒋仲良一心为村子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的形象深深影响着蒋新。坚定信心后,蒋新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展全村道路硬化工程,集中流转土地保障村民收入……在一系列“组合拳”后,去年,华阳村成功申报2022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经开区(芳桥街道)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也即将开工建设,建成后,村里将依托该基地发展第三产业,带动村级经济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