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02月07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理“三个顽疾”, 东兴村环境展新颜

  一条条涧沟拦水坝下游一侧,是一个个“口”字形的蓄水池,通往拦水坝的是涧沟内两侧新修缮的一级级台阶,村民们正在拦水坝旁洗拖布、洗菜。“去年,村里新建了15只蓄水池,对池底进行了平整硬化,对拦水坝进行了加固,既利于防洪又便于洗涮,村里搞环境整治真是便了百姓。”1月31日下午,在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湖㳇镇)东兴村永红自然村的永丰涧,村民刘为明感慨。

  永丰涧涧滩从古到今一直是永红、大涧等自然村村民休养生息之地,兼具防洪保安及日常生活用水功能。至目前,村民们仍把涧滩水作为生活洗涮用水。但是村民在涧沟内随意扔垃圾、部分拦水坝渗漏需加固等问题亟需解决,也是东兴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需根治的一个“顽疾”。

  “去年,村里征求群众意见后,在对涧沟15条拦水坝加固修缮的同时,在每条拦水坝下游新建了一只蓄水池,便于村民取水洗涮,同时每条坝上设置了一只垃圾桶,由专人进行清理。”东兴村党总支书记王朝平说,“村里还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引导村民开展‘清洁家园文明示范户’‘最美涧沟’的创建活动,引导村民培养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增强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主体意识,提升了涧沟的长效保洁水平。”

  东兴村是一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全村5个自然村分布在山林和涧沟边,有户籍村民4300多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部分村民沿袭多年的生活陋习,向涧沟内随意扔垃圾、在家前屋后乱搭乱建柴禾棚子、像蜘蛛网似的架空电线(俗称“飞线”)这3个问题,成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的“顽瘴痼疾”。去年,东兴村瞄准3个“顽瘴痼疾”动起了“手术”,赢得了村民认可,全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美丽“蜕变”。最近,东兴村获评2022年度宜兴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

  一些村民在家前屋后随意搭设柴禾棚的问题屡整屡现,有损村容村貌,也给安全防火带来隐患。“如果彻底取缔显然不符合村民生活实际,村里采取疏堵结合、‘穿衣戴帽’的方法,对村民堆放的柴禾采取围护管理的方式,一户一处堆场,采用同样色彩的彩钢板围护材料,围成圆形、长方形等一个个规则的形状,上面再用防雨防燃材料进行覆盖,堆放高度不超出围护彩钢板,并在每处围护点挂统一的‘柴禾堆场’标签,使原来随意堆放的柴禾棚变成了一个个新景观,大家觉得村干部这样做非常接地气,都主动配合做好围护工作。”提起红陵自然村的柴禾棚治理,村民戴其君对村里的做法赞不绝口。

  “在‘飞线’整治上,涉及电信、移动、联通等职能部门较多,工作协调难度大,加上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如果要全部一次性入地是行不通的。村里也是因地制宜,在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对悬垂的‘飞线’进行拉平整理,并用统一的扎丝进行捆扎,对丧失使用功能的废线进行剪除,‘飞线’影响村容村貌的问题得到了明显改观。”王朝平说。

  “东兴村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以方便群众生活为前提,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从实际出发,较好地解决了3个头疼问题,进一步优化了全村人居环境。”湖㳇镇农业农村局局长许胜大表示。湖㳇镇地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镇里引导各村采取“内外兼修”的方法,按照“人人都是环境,处处都是景点”的目标,激发了村民参与整治的主动意识、自觉意识,有效治理了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顽疾”,提升了全域环境整治水平。

  东兴村民居一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社会
   第04版:阳羡
   第05版:天下
   第06版:财富
   第07版:卫生
   第08版:专版
湖氵父 镇“龙腾狮舞闹元宵” 助掀旅游“消费潮”
治理“三个顽疾”, 东兴村环境展新颜
“勇氏纸狮”庆盛世
党建引领,文明底色靓蒿山
宜兴日报专版08治理“三个顽疾”, 东兴村环境展新颜 2023-02-07 2 2023年02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