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市人民医院承担了前所未有的救治压力,在原有2个呼吸病区的基础上,增加了4个病区,全部加床运行,各ICU全部满员。按照院部部署,3名呼吸治疗师接到命令,轮流到各呼吸内科进行呼吸治疗工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这么开始了。
穿着蓝色隔离衣的医务人员在病房里快速地穿梭,有的拿着听诊器在病床前反复问诊,有的推着病历车举着CT仔细查看,有的端着治疗盘给病人输液注射……病人的咳嗽声、各种仪器设备的报警声音此起彼伏。“总务科,能帮我再调剂点氧气表头么?”“是设备科吗?无创呼吸机和监护仪还要的,马上又要收病人了!”回头一看是护士长在打电话,而护士站正在办理又一名新病人的入院手续。
“开始吧!”一个声音打破我的思绪,护士长挂完电话用略带嘶哑的声音向我示意,我立刻回神加入他们的战斗!第一位老爷爷用着储氧面罩吸氧,流量达到了10升/分,血氧饱和度(SPO2)只有 82%,我果断给他实施俯卧位通气,演示如何帮助病人拍背排痰。“上来了,上来了,真的上来了!”家属兴奋地喊起来。“我家也能这样趴着吗?”“你来帮我看看呢?”“我不会啊,你也教教我呢!”其他床位的人争先恐后地问起来,我连忙回答:“不要急,一个个来。”就这样一个个俯卧位通气、90度侧卧位、多频振动、经鼻高流量氧疗、翻身拍背吸痰忙而不乱地开展着,工作日志上的一笔笔记录,都是一个个生命在和血氧饱和度积极抗争的印记。
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开足了小马达的我下班那一刻才发现手脚已然麻木、酸痛,安静的我坐在凳子上习惯性地发起了呆,想想那一张张因症状缓解而由衷表露出的笑脸,忽然觉得自己的努力值了!可在如此医疗资源紧张的大环境下,我们怎么把这些有效的医学知识更准确地传递给患者和老百姓呢?向主任陆俊杰汇报后,我们制作了俯卧位宣教手册、操作视频进行大数据推广,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就像每一个春天定会如期到来!加油吧!穿上我的战袍,推上我的治疗车,合上我的小本子,出发,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更多希望的明天。(市人民医院 蒋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