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余 婧
新学期日益临近。连日来,位于和桥镇的市闸口小学一年级教室内,相关人员忙碌地将崭新的绿色护眼课桌椅排列整齐,只见他们轻轻摇动调节手柄,座椅便随之灵活升降。“这种桌面弧度能自然贴合学生的坐姿曲线,绿色调还能有效缓解视觉疲劳,学生们见到一定会喜欢。”和桥镇团委工作人员沈倩雯说。
这一温馨场景,正是团市委今年联合市青商会实施“追光逐梦”困境青少年助学助困项目带来的新变化。“困境青少年是共青团重点关心关爱的群体,只有精准聚焦需求,才能真正为他们撑起成长的保护伞。”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针对乡村中小学教育硬件资源不足、困境青少年社会关爱缺失等问题,团市委联合市青商会,于今年2月24日启动“追光逐梦”困境青少年助学助困项目,精准对接需求开展多元服务。通过凝聚青商力量、链接社会资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温暖力量。
为确保爱心资源精准投放,该项目创新采用“按需定制”模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点单”,由学校“点菜”、项目“配菜”,让帮扶更精准、更贴心。项目启动前,团市委联合市教育局深入一线摸实情,细致收集乡村中小学校的硬件缺口与困境青少年的实际需求。“过去课桌椅都是统一规格,导致学生上课个子矮的要伸脖子、个子高的需弓背,影响身体健康。”一线教师的反馈直指痛点,也让“改善学习硬件、守护学生成长”成为此次校园硬件升级的目标。依托教育部门提供的乡村学校硬件缺口清单,项目团队精准筛选出5所乡村中小学校作为首批受益对象。“爱心资源必须用在刀刃上。”项目领办人、市青商会副会长宗健介绍说,为让帮扶更具实效,团队专门针对课桌椅功能开展调研,最终选定带升降功能的绿色护眼款,既能适配不同身高学生的坐姿需求,又能通过色调缓解视觉疲劳。从需求收集到方案敲定、采购安装,所有流程高效推进,确保新学期开学即可投入使用。
“追光逐梦”项目更在公益暑托服务中注入温暖力量。“今年我们向偏远乡镇输送了更多元的优质课程。”新建镇团委工作人员称,得益于市青商会的项目资金支持,团市委积极链接优质师资开展“送课”服务,根据学生兴趣定制课程内容。非遗文化、趣味实践等特色课程接连开设,让新建镇近30名青少年“暑”有所“托”。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组织、专业人士的参与下,课程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国家安全小课堂”采用动画短片解析、案例研讨等生动形式,让学生们理解国家安全涵盖多领域,成为今年最受欢迎的课程。而以法为主题的“法治自护课程”同样人气高涨,“模拟法庭”上,学生们分别扮演法官、律师等角色,围绕“预防校园欺凌”案例辩论,小“法官”敲槌断案,小“律师”条理陈述观点。“相比去年侧重文化兴趣培养,今年新增的‘两法宣传’‘预防性侵害’等主题课程更注重实用价值。”项目相关负责人凌茜介绍说,这些课程创新采用知识竞赛、法治飞行棋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已有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调解同学矛盾。截至目前,“追光逐梦”项目已为全市45个公益暑托服务点累计送课近300场次,让温暖陪伴青少年度过充实假期,为成长持续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