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09日  

蓑 衣

  “现在棕毛蓑衣已难得见到啦!过去,普通农村家家都有几件席草蓑衣,难得富裕人家才有棕毛蓑衣。”那天,我陪几位党员在西渚镇白塔村参观,在一个陈列老物件的展厅中,看到挂在墙上的棕毛蓑衣时,一位老党员惊叹道。

  “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看到久违的蓑衣,我不禁吟诵起了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名句,并回忆起自己穿蓑衣的往事。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劳动,梅雨时节,我便头戴竹笠,身穿蓑衣埋头在田间插秧。开始,席草蓑衣穿在身上轻飘飘的,时间一长,席草被雨水淋后,逐渐会重起来。有时,雨下得过大,雨水来不及顺着席草流淌,还会渗进席草弄湿衣衫。我中午回家吃饭时,就将它挂在家门口墙上的钉子上。那时,开百货店的外祖父家有件棕毛蓑衣,我就缠着外祖父要穿着棕毛蓑衣下田试试。这蓑衣因为是用棕毛编织成的,比席草蓑衣更致密厚重,尽管穿在身上稍重一些,但下大雨时雨水很难渗进棕毛。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第一次穿上塑料雨衣时,发现这雨衣竟连着帽子。梅雨天,我下田时,虽然雨水再也不会渗进雨衣里,但感觉有点闷气,觉得还是穿着蓑衣透气舒适,塑料雨衣帽子还会被风不时吹动,弄得头发湿湿的。可惜,集市上已难觅到蓑衣的踪影了。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我大学毕业到母校万石中学任教时,每当雨天穿着塑料雨衣骑自行车回和桥时,风一吹就会将雨衣掀起来,感觉很是不方便。我想起了外祖父家的棕毛蓑衣,准备讨要来穿用。可惜由于时间久了,棕线已脱落,无法再穿用了。好在,我妻子的姑姑从上海回宜兴看望岳父母时,给我带来了军用橡胶雨披,解了我的心头之困。

  时间飞逝,蓑衣已退出历史舞台,成了老年人记忆中的乡愁!(卢俭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