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 辉
搜索关于“立冬”的古诗,会发现佳作稀少。“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不少人认为李白的《立冬》,可以算是立冬诗的头牌。
有些赏析文章将这首诗夸成了一朵花,更多的点评者则比较客观,认为它在李白众多诗作中属于平平之作,甚至有人怀疑并非李白所写,是后人归入了他名下。
虽然“立冬”题材诗歌没有传世之作,但数量却不少。比对这些作品,能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幅员辽阔,同一个“立冬”之日,各地景象大不一样。南宋文人钱时的《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中写道:“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冻笔、寒炉、雪满”,李白笔下的“立冬”气温肯定已经低于零度线。“清霜、红叶、黄花”,钱时看到的“立冬”则是一派晚秋景象。实际上,立冬意味冬季来临的说法,适用于黄淮地区。东北、内蒙古此时早已入冬,长江流域还是深秋,而岭南正是鸟语花香。
按照气象学的划分,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才算进入冬天。我家养着的两只乌龟,通常10月下旬不进食了,但仍在盆里活动。一般12月中旬才正式冬眠,遇上暖冬,有时1月份才冬眠,不到3月就醒了。春江水暖鸭先知,我家习惯了以乌龟冬眠、苏醒,作为冬季的区间。
在中国,无论节日还是节气,都会与吃相关联,充分体现了“民以食为天”。正月十五吃汤圆,八月十五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而饺子则游走于全年多个重要节日、节气。立冬这一天,北方的民间习俗要吃饺子,至于为什么吃饺子,民俗专家认为饺子源于“交子之时”,秋冬交接时刻,自然要吃饺子应景。然而过不了多久,冬至也得吃饺子;到了过年,还得吃饺子。相比汤圆、粽子、月饼,饺子的出勤率实在太高了。
自古民间有立冬“补冬”一说,民谚云:“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古时候的养生学家认为,进入冬季是人类进补的最佳时节。这种观念显然适用于物质生活匮乏的时代,人们肚子里普遍没油水,老百姓大多营养不良。如今大多数人营养过剩,体脂超标,若是以过去的民俗为借口,满足口腹之欲,估计一个冬天下来,身上会胖出一个游泳圈,“三高”、糖尿病怕是要找上门来了。
“立冬”时节最需要注意的应该是坚持体育锻炼。看看微信朋友圈步数就能知道,盛夏时节,大家的步数普遍减少了。秋季开始明显增长,随着天气转凉,大家又开始窝在了室内……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锻炼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天冷也需坚持。
南北跨越52个纬度,国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立冬”;从难得温饱到生活富足,今时不同往日,不同时代的“立冬”也应该有不同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