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珍稀鸟类频频现身
拍鸟达人镜头中的 宜兴生态密码
  白骨顶鸡

  鸬鹚(中)

  斑头秋沙鸭

  □见习记者 张 蔷 /文  通讯员 骆建明/摄

  “拍鸟就像开盲盒,每一次按下快门,都可能定格一个自然赠予的惊喜。”3月28日清晨6点,城区团氿城市湿地公园的薄雾还未散尽,我市62岁的资深拍鸟达人骆建明已经背着他的“长枪短炮”,快步来到“老据点”。“这边能拍到白骨顶鸡,它是每年11月从东北飞来的候鸟,本来3月份应该飞走了,但这几年观察下来,有些可能是在这安了家,数量越来越多。”骆建明介绍,从2022年前后的零星几只,到如今成群结队在团氿上空翱翔,白骨顶鸡从“候鸟”变“留鸟”,正是我市生态环境改善最鲜活的注脚。

  骆建明痴迷拍鸟,投身这项爱好已长达17年。退休后,宜兴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他寻觅鸟儿的身影。每次拍到珍稀鸟类,他都会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你看,这是团氿精灵小䴙䴘和灰鹡鸰,这张照片里,小䴙䴘捕食时,白骨顶鸡还在一旁好奇围观。”采访时,骆建明翻着朋友圈的照片,言语间满是喜爱。受骆建明影响,他身边已有数位好友加入到拍鸟队伍中来。

  骆建明始终将保护鸟类放在首位。“这在哪儿拍的?好美,我也想去看看。”经常会有朋友发出这样的疑问,骆建明在有问必答的同时,总会再三叮嘱:去观鸟要安静,别惊扰鸟儿,不然可能导致其应激,影响健康。这也是他的经验之谈。起初,他主要用70—200mm变焦镜头拍摄,因距离限制,鸟儿易受惊,画面效果也差。为在不打扰鸟类的前提下拍出好照片,骆建明“下血本”不断升级装备。如今,100—400mm、150—600mm变焦镜头,以及600mmF4超长焦镜头,都是他的“拍鸟利器”。“不同场景得用不同镜头,这样既能避免惊扰鸟儿,又能拍出理想画面。”骆建明说。正是他的这种环境友好理念,让众多珍稀鸟儿在留下珍贵影像的同时,能在宜兴安稳栖息。

  这两年,白骨顶鸡、斑头秋沙鸭、青头潜鸭等对环境敏感的物种相继出现在骆建明的镜头里。今年2月,骆建明在竺山湖首次邂逅稀有的斑头秋沙鸭和青头潜鸭。斑头秋沙鸭,俗称“熊猫鸭”,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堪称大自然的“生态检验师”;青头潜鸭则被誉为“鸟中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物种。“第一次看到时,我激动得手都抖了,可惜距离太远没拍成。”骆建明回忆道。第二次,他先提前一天踩点,了解周围环境后,隔天早早来到湖边蹲守,对着湖面一盯就是两三个小时,终于如愿捕捉到斑头秋沙鸭在湖中嬉戏、青头潜鸭在空中飞翔的画面。这些珍稀鸟类的频繁现身,让骆建明直观地意识到,我市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改善,宜兴逐渐成为鸟类的宜居家园。

  17年来,从最初的团氿城市湿地公园、龙背山森林公园,到如今的竺山湖、云湖、滆湖等各处,骆建明在我市的拍鸟版图越来越广阔。“平时空闲时间,我就开着车在宜兴的山水田园间踩点。”骆建明说,在日复一日的拍鸟中,他也成了宜兴拍鸟“活地图”。他如数家珍地盘点着:在油车水库,四季都能见到啄木鸟的身影,冬季还能偶遇白颈鸦;横山水库则是水鸟的天堂,普通秋沙鸭、斑头秋沙鸭等在这里栖息越冬;黄塔顶作为苏南第一峰,能见到白鹇等珍稀鸟类;宜兴国家森林公园的鸟类种类非常丰富,有普通翠鸟、北红尾鸲、红胁蓝尾鸲和黄喉鹀等。

  “我原来患有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为了拍鸟,这么多年来一直置身大自然中,病也缓解了很多。”骆建明觉得,这也是大自然给予他的馈赠之一。而他镜头里的鸟类种类,也从最初的不足100种,增长到如今的273种。目前,他正在着手整理宜兴鸟类图鉴书籍,希望让更多人看到宜兴珍稀鸟儿的风采,激发大众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与保护热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关注
   第04版:阳羡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博览
   第07版:习作
   第08版:广告
拍鸟达人镜头中的 宜兴生态密码
我市多管齐下绘就生态画卷
宜兴日报关注03拍鸟达人镜头中的 宜兴生态密码 2025-03-31 2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