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部乡村振兴融媒体短剧《乡约正青春》,在腾讯视频热播。该剧将宜兴紫砂、莲花荡生态、非遗民俗等元素符号以及乡村改革新貌系统植入叙事体系,实现城市形象与艺术表达的有机融合,在网上引起热议。
影视艺术传播与城市品牌擦亮的协同共振,在宜兴早已有之。近年来,由宜兴籍作家顾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你是我的荣耀》一度爆火,在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地实景拍摄的电视剧《余生,请多指教》也曾带动陶都上了热搜。《孤舟》推介宜兴美味竹笋,《小巷人家》“展示”宜兴农村改革成效……对本地观众而言,透过荧屏重新发现家乡之美,心中骄傲油然升起;而对外地群众来说,或许一部作品,就会激起大家游玩打卡的向往。
在当下“注意力经济”争夺战中,影视作品正重构城市传播逻辑。《长安十二时辰》让西安火晶柿子销量激增,《去有风的地方》带火大理民宿产业,无不印证了影像叙事、网络传播对地域文化的放大器效应。简而言之,哪个城市能把特色禀赋变成观众看得见、记得住的故事,哪个地方就易成为“流量担当”,就有机会将“流量”有效转化,形成助力文旅乃至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能量。
作为江南名城,宜兴特色禀赋优越,有着天然的潜力和优势。从自然维度看,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天然溶洞与宜南山区万顷竹海等形成视觉奇观;从历史纵深观之,7000多年制陶史与现代化城市新貌唱和构成“时空对话”;在人文谱系中,“崇文重教、教授之乡”的耕读文化、“闻名中外、独步天下” 的紫砂文化、“竹符换水、买田阳羡”的东坡文化、“翰墨丹青、百花齐放”的书画文化共同织就文化经纬……地域特质、城市辨识度等多元叠加,让这座城市既能承载古装剧的历史纵深,又可演绎现代剧的时尚张力,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
欣闻去年度假区已与省作协签订合作协议,每年邀请省内知名作家及影视拍摄剧本创作团队等来宜旅居,于创作中融入更多陶都元素。在此基础上,建议对内健全文艺产品创作生产组织引导机制,发挥重点文艺项目扶持计划、阳羡文学艺术奖的牵引激励作用,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对外完善招引合作政策,通过为网络创作、影视拍摄设立“绿色通道”,紧密衔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技术资源等,探索打造“剧本共创—实景拍摄(场景供给)—后期制作 ”完整产业、生态链,将生态宜兴、文化宜兴的优势转化为城市动能。
期待让更多陶都元素“触屏触网”,让更多承载江南韵味、宜兴特质的影视作品,成为讲好城市故事、展现文化自信、助推产业发展的时代注脚。(正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