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余 婧
“张奶奶,今天的红烧肉炖得烂糊,您多吃点。”“最近看您走路有点慢,是不是膝盖又不舒服啦?”8月7日,在宜城街道民主社区“老年驿站”,“小巷管家”小刘将热气腾腾的餐盘端到居民张奶奶面前,并记下了张奶奶最近要代买的药品等。这是社区“宜居乐·小巷管家”助老服务项目开展后的日常场景,也是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的生动实践。
“用带着真情实感的人替代冰冷的管理平台,为老人送去更加精准、有温度的关爱。”谈及项目发起的初衷,民主社区党总支书记葛佼如是说。民主社区位于老城区,辖区内老旧小区聚集,独居、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是社区治理的一大难题。既要走近老人身边,又要提供专业服务,仅靠热情远远不够。为此,民主社区联合市宜居乐养老服务中心、市兰心公益坊等专业机构及社区爱心商户,于今年6月启动了“宜居乐·小巷管家”助老服务项目,为社区老人编织“15分钟助老网”。项目启动前,社区特意召开协商会,邀请老年居民代表提意见、说想法、讲需求,并据此优化服务细节。“服务设计由老人参与,才能真正贴近所需。”葛佼介绍,项目服务内容覆盖助餐助浴、健康监测、适老化改造等10余项,既有市民政局的公益服务项目,也有定制化服务。“以公益服务为主,自费服务也尽量低价,全方位满足老人多元需求。”市宜居乐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陈才龙说。
多元力量协同发力,让助老服务既有温度又有精度。其中,市宜居乐养老服务中心依托10多年的助老服务经验,为社区老人带来系统专业的服务内容;市兰心公益坊借助社工的专业手段,让“聊家常”成为捕捉老人需求的“温情雷达”,形成“发现—响应—服务”闭环模式,避免“好心办不好事”的尴尬,确保关怀真正“滴灌”到老人心田。社区的爱心力量则让这张“网”越织越密。“多家周边商铺成为‘爱心伙伴’。”葛佼说,爱心商户不仅为老人提供专属折扣,还延伸了服务内容:家电维修店主承诺优先为老人服务,并对独居老人免费;理发师定期进社区为老人义务理发;药房店员耐心为老人讲解用药常识……由社区党员、爱心居民组建的“小巷管家”志愿服务团队则走街串巷,为老人送去生活便利。
随着项目的开展,社区老年助餐点也拓展了功能,集日间照料、健康关怀、社交休闲于一体,变成了老人们喜爱的“老年驿站”。早上7点多,随着“小巷管家”上岗,老人们陆续来到这里。活动区域,老人们跟着助老服务员学做手指操;健康管理区域,工作人员一边为老人量血压,一边送去健康嘱托。午餐时间,老人们围坐用餐,宛如一个大家庭。“来这里可以纳凉,还有人嘘寒问暖,心里特别高兴。”70岁的居民陈老先生说。更让他满意的是,在“小巷管家”为他建立健康档案的同时,市宜居乐养老服务中心还免费为他家完成了家庭适老化改造:“帮我家改造了老化的电线,解决了安全隐患。”目前,该中心已为民主社区6户独居老人免费完成了家庭适老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