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杨巷镇金紫村水产行业协会党支部组织全村50余名河蟹养殖大户,进行预防低温天气蟹塘环境安全管理培训。作为此次“双百行动”的重点提优村之一,金紫村是水产养殖特色村,村党总支书记张少东兼任村水产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他不仅把自己多年摸索积累的养殖技术传授给其他养殖户,还带头实施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在养殖户中树立标杆,为防治养殖污染,提升全村生态化、标准化水产养殖管理水平夯实了基础。
推动“双百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员干部的辛苦耕耘。近年来,我市持续聚焦“头雁”队伍建设工作,构建“1+N”制度体系,对照“五强”型书记标准,打破身份限制,广揽贤才,拓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来源渠道,通过进一步配强乡村振兴骨干力量,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以党建引领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出台《宜兴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领航 夺旗争先”行动计划》,实施党建“领航工程”“赋能工程”“保障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精心组织、广泛动员,省、市、县三级联动,选派优秀同志担任村(社区)第一书记,擦亮驻村第一书记“宜路奋进 兴村富民”工作品牌,为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鲜活动力,目前,两批126名“第一书记”驻村实施惠民实事项目274个;抓好“定制村干”培养招录,7批次共88人“定制村干”的规模体量为无锡最大、全省第一;7名村书记被评为省“百名示范”村书记,先后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
通过育才选优,一支支在强党建、促振兴、惠民生等方面能打硬仗的“基层铁军”,在“双百行动”中挑起大梁,持续发光发热。徐舍镇美栖村党总支书记宗华东带领村委班子以花为媒,带动本村及周边行政村500多名村民参与玫瑰花生产、加工、销售等工作,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花开美栖、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的圩区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双百行动”“重点帮促村”周铁镇龙亭村第一书记谌陈征,为龙亭村引进旅游项目、改善村容村貌,龙亭村被评为“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丁蜀镇上坝村在党总支书记周培育的创新探索下,率先建起全省首个茶青交易中心,为村里300多户茶农搭建统一的销售平台,提高茶农的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茶青交易中心高峰期日销茶青超300公斤,切实增加了茶农收入。
如果说优秀党员干部引发的“头雁”效应,让乡村振兴实现了“加速跑”,那么由村(社区)书记“挂图作战”的“书记项目”,则更是一次基层党建成果的集中展示。围绕一手抓党建、一手抓产业,通过立项破题、揭榜领题相结合,镇(街道)、村党组织书记确定一批“切口小、示范强、实效好”的基层党建、乡村产业振兴、基层治理等“书记项目”,比如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与经济相对薄弱村包干转化行动等,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和桥镇西锄村党总支书记吴桂良在推行“书记项目”的过程中,立足本村实际,深挖文化资源,通过盘活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航导弹技术专家黄瑞松旧居,打造成青少年科学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充实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引领向上向善向美的乡村文明新风尚。
除此以外,市委组织部深化落实村(社区)年轻干部“雏雁计划”,加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培养,组织实施村(社区)书记及后备人才集中储备,共遴选382人列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1500余人列入村“两委”成员后备人才库。开展市级集中培训,将村(社区)书记后备干部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举办“宜路青行 兴干基层”2024年度全市村(社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通过专题轮训、学习研讨、现场教学等形式,切实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