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冬天,想来远比现在恣意得多。漫天飞舞的雪花,往地里一站,就穿上了白衣裳,屋檐下倒挂的冰柱子,随便掰下一根,都能当剑舞当棒耍,门前池塘里结的冰,厚得可以在上面玩闹。然而,那时的冬天,感觉不到比现在寒冷。挤暖,是我们抵御寒冷的法子,我们靠挤暖,将寒冷挤出了身子,把寒季挡在了门外。
那个时候,衣着单薄得都能凸现出骨骼来,脚上能穿双露脚趾头的布鞋,就不会去猜想袜子有多暖和,手套、围巾、帽子什么的,更不是我们小孩会去想的。在这样透骨奇寒的气候里,我们就像一群落了水的小鸡,却照样能将寒冷的冬季过得热烈。
一堵墙,甚至是路边的一道石壁,就是我们挤暖的场所。只要感觉到冷了,只要谁领头喊一声“挤挤去喽”, 一群流着鼻涕的孩子,就潮水般朝墙壁涌去,大伙沿着墙根一字排开,背贴墙壁,分两拨成一线,就开始挤暖了。开始时人不会很多,挤着挤着,墙壁下就都站满了人。随着有节奏的吆喝声响起,大伙都使出全身力气,那个阵势,就如同一群“哦喔哦喔”叫着的猪仔在拱墙,你推我搡,你挤我攘,挤挤退退,退退挤挤,吭哧吭哧地挤成了一团。不一会,大家就头冒热气、脸流汗珠了。
挤暖得有猛劲,更得有巧劲,才能挤出乐趣、决出胜负。队伍木桩似的一排,或两端的人向中间挤,谁被挤出队伍跌倒在地,便引出一阵哄笑,被挤出队伍的伙伴也不示弱,一骨碌爬起钻进队伍继续往里挤;或两阵对挤,双方发力,直到将对方挤得不留一人;或所有的人向着同一个方向挤,到最后自然是呼啦啦一边倒,滚成一团,那个笑浪声、叫喊声、加油声一波一波的,将凛冽寒风都压得抬不起头,身上荡漾的尽是暖烘烘的热气。
女孩不会加入我们的阵列,只在一旁助阵,她们随着挤暖队伍的摇摆晃动,叫着跳着,脸蛋也热胀得红扑扑的。有的女孩子会冷不丁跑上来,帮自己喜欢的那个队挤一下,这时,挤暖氛围更浓了。还有一些捂着双手观战的大人,也会禁不住边撬边钻地朝里挤,场上就像是油锅里撒了把盐,瞬间沸腾一片……
挤暖,是我们那个年代一种简易而快乐的游戏,一种原始的取暖方式。之所以对它念念不忘,是因为它不仅让我的童年收获了温暖和快乐,也让我懂得了只有抱成团才能取到暖的道理。(杨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