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民政工作保基本、兜底线、暖民心、防风险、促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把民政工作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场景中去谋划推进。
一、深刻领悟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改革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主题、总目标、重大原则、根本保证,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好民政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民政工作始终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要自觉从政治上看待和推进民政工作,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准确把握民政工作的人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升民政服务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深刻认识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履行的是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
二、精准锚定工作目标,全面推进改革创新
《决定》对社会救助、儿童福利、残疾人保障、老龄和养老工作、社会组织管理、慈善事业等部署了一系列改革任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高度重视。
一是养老服务求“精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截至2023年年底,宜兴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33.56%,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动银发经济发展。近年来,宜兴积极推进养老助餐加速扩面,通过政府搭台、慈善赋能和企业参与,不断优化城乡社区助餐服务,全面发动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堂食助餐+定点取餐”“中央厨房+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网格员配送”等模式。今年实现全市村(社区)老年助餐可及率100%,有助餐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服务可及率达100%,努力打造城乡老年人助餐服务“宜兴经验”。坚持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调发展,在市级推动建设生命科学产业园、生命科学创新园、生命健康产业园等多个涉及养老的产业创新载体平台基础上,继续支持九如城集团做大做强,雅达小镇、窑湖小镇、大有秋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养老产业集群落地生根。推动雅达医院设立养老院,进一步加强医养康养融合发展。
二是民生保障求“精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社会救助、儿童和残疾人福利制度,是保障特殊困难群体衣食冷暖、促进共同富裕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要持续加强兜底保障的制度统筹,以“3610行动”为抓手,紧盯3类群体,落实6个机制,实施10项工程,统筹救助布局,着力激活公益资源,成立市社会救助暖心服务联盟,涵盖8个社会组织和1家企业,切实引导社会力量为“3610行动”提供志愿者队伍保障。持续提升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强化未保工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阵地建设,扎实推进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及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的创建工作。联合团市委、市慈善会在全市开设公益爱心暑托班42家,投入资金23万元,服务儿童5.4万人次。积极发挥慈善牵引作用,支持引导慈善资源下沉,进一步丰富慈善内涵外延。今年上半年,全市募集慈善基金2411.14万元,支出2170万元。
三是基层治理求“精深”,推动社会服务惠民共享。民政工作既有民生保障职责,又有服务经济发展职责。近年来,市民政局坚持引导推动社会组织积极担当作为,与市人社局联合举办2024年宜兴市社会组织助力高校大学生就业招聘会,助力就业保障;与市工商联联合出台《宜兴市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完善乡村地名命名长效机制,依托宜兴地名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区划地名信息动态更新,适时拓展线上地名命名审核等服务。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完成界线界桩联检任务。强化婚姻登记管理,进一步推进婚俗改革,深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搭建多层次、广覆盖、便捷化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平台。以“线上+线下”形式同步推进,分批分层次开展婚姻家庭暨婚姻文化宣讲进家庭、进社区、进村庄活动。深化文明殡葬改革进程,以创建全省丧葬礼俗改革试点为契机,出台新生骨灰全流程跟踪管理办法,联合有关部门对私埋乱葬、未经批准擅自兴建公墓设施、活人墓等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治。重点推进农村节地生态公墓和立体式骨灰存放设施建设,积极倡导和树立文明绿色殡葬新风尚。
三、深化运用科学方法,扎实推动改革进程
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充分体现到民政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将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核心任务。民政工作领域多元,聚焦群众关切,要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建设,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民政干部队伍。二是要强化系统思维,厘清并处理好民政领域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将民政各业务领域改革整合为“一盘棋”,找准结合点,推动改革举措正向叠加效能充分释放。三是要形成成果导向,细化实化每项改革任务的实施要求,突出改革实效,增强服务能力,推动民政党员干部联系实际,以学促干,勇做改革的行动派、实干家,务实推动发展。
(市民政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