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改革 奋力书写新答卷 2024年12月09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树立了新坐标、指明了新方向。在宏大的历史新征程中,如何把居于战略制高点的奋斗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实际,如何把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落地为老百姓可知可触可感的生活场景,是宜城街道上下必须用实践来答好的新答卷。

  一、驰而不息抓学习、增认识、强担当。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宜城街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要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提高站位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样,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外部和周边复杂严峻的环境,全会对未来一个时期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和遵循。宜城街道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当好政治上的明白人。

  融会贯通学。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事业浩浩荡荡,书写着当代世界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更甚以往,因此我们需要从历史的长镜头中去观察,需要在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把握,将改革工作部署要求与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联系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起来,在宜城街道上下形成大抓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宜城高质量发展上来。

  结合实际学。围绕提升城市发展能级这个主线,顺应科产城人融合这个大势、人民城市人民建和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个初衷,着力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战略部署在街道落地生根,聚焦发展要求和群众期盼,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看改革成效,真正把学习贯彻效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创造性做好街道各项工作的内生动力和实际举措。

  二、坚定不移谋改革、促发展、惠民生。要自觉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主题主线,紧跟中央部署走,对照省市委要求“谋”,立足街道实际、百姓民生“干”,牢牢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在“促发展”中积蓄宜城动能。串点成线,打造科创产业带,宜城街道做强载体平台,高标准规划建设“两园一港一谷一链”。宜城软件园、跨境电商新天地产业园质态全面提升,联东U谷·宜兴都市创新港成功拿地即将开工,太湖湾国际青年精英科创挑战赛上海城市赛圆满举办,一大批优质科创项目、高端科技人才落户宜城。全力打造美丽大健康产业“太湖美谷”,全力构建综合能源全产业链,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宜城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在“提质效”中凸显宜城作为。推动城市更新加速,打造高品质城市空间,宜城街道坚持“留改拆”并举。在“留”方面,加强对蛟桥、东风巷等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让城区留得住文脉、记得起乡愁;在“改”方面,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增设充电桩和适老化设施等,做到“改一片成一片美一片”,让居民在老小区改造中收获稳稳的幸福;在“拆”方面,围绕“攻坚清零、成片可用”的原则,加大力度推进城北地块连片成景、城东地块连片成势、城中地块点状更新,把拆迁做成发展新质生产力、改善群众新生活的实事好事,为城市发展腾出更大空间。

  在“暖民心”中体现宜城温度。统筹抓好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事业,成立“尊老助餐”基金,特别是江苏地基、中电耐磨两家骨干企业,主动融入爱心大潮,各成立10万元的企业冠名“尊老助餐”基金,街道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加入,半个月左右累计自发捐款超15万元,为街道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可持续推进注入了强劲动力。积极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小区加装电动车充电桩等工程,解决群众“微幸福”民生诉求近2万件,获2023年度无锡市“微幸福”民生工程金奖。与此同时,聚焦群众关切的医疗问题,构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下沉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服务,打造了多层次、立体式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三、全力以赴强党建、提效能、守底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直以来,宜城街道不断推动以党建引领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作为宜兴主城区,宜城街道现有市场化小区、安置房小区、老旧小区等各类小区200多个,人口30多万,服务半径大、服务人口多,社会治理面临较大挑战。近年来,宜城街道党工委大力弘扬“把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全面推进“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切实激发多元共治力量,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努力探索“小区共治、事务共商、资源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宜城模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也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宜城街道大力推进效能建设,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一门集中”“一窗办理”“一链办理”等改革,打造最优服务环境。做好权责清单试点工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激发街道内生动力,提升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深入开展送法进园区、送法进企业等活动,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

  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如何管控风险、守住底线,是决定改革能否达到理想目标的前提。宜城街道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筑牢安全发展“压舱石”。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统筹做好风险监测预警、隐患排查整治、应急响应处置等工作,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高水平推进法治宜城、平安宜城建设,统筹防范化解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劳动保障等领域风险隐患,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宜城街道将锚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描绘的目标,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好用活“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以改革促进派、实干家的精气神,抢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新机遇,锻造更强劲的生产力、更激昂的创新活力,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宜城答卷。

  (宜城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