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 边
谚语说:“民以食为天。”没有食品,百姓就无法生存。最基本的食品,无非就是畜谷之类。为了感谢上苍的恩赐,我们的老祖宗想到了为畜谷设立生日。
这个生日的设立,大约花费了数千年之久。动物对四季变化不会有理性认识,人从何时开始认识了四季,目前虽无从考证,不过最早的历法一定是在认识了四季周而复始的基础上诞生的。相传,最早的历法是大火历,一年8个月,每月45天。以现在的春分为第一天。后来发现,一年里,多数情况下月亮是12次满月(也有说是为了纪念华胥历创始部落首领华胥之子伏羲生有12个儿子),于是便改8个月为12个月。
改革后以哪一天为一年初始呢?直到今天,还有人说华历应以立春为第一天,因为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但智慧的华夏祖先却发现,四季变化中还有气象运行的规律。
华历新年的第一天最终是如何定下的,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冬至下雨,年初一总是好天,反之亦然,很神奇。年初七、年初八看参星在月牙方位,可预示当年年成:“上角仓仓满,下角水连天。月口见刀枪,月背大荒年。”再如“正月二十不见星,干干湿湿到清明”。暮春“三七初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意思是华历三月初七、十七、廿七不下雨,则当月多为干旱月,四月初一下雨,则当月多为阴雨月。不过即便这样,问题还不大,如果是四月十二下雨,会连续阴雨到收麦时节,“四月十二淋鸦毛,大小二麦水里捞。”可见简称华历的华胥历设置,尤其是在没有计算机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年代,非常神奇。
最神奇的还是开年的几天,设置成了畜谷生日。是日晴好,则当年对应的畜谷平安兴旺。是日风雨,则当年对应的畜谷多受旱涝灾害。具体为初一鸡、初二狗、初三猪、初四羊、初五牛、初六马。这是通常说的六畜,也是最早被人们驯养并为人类提供生活保障和服务的动物。相传盘古开天创世创生灵,最早的生灵是草木。盘古力竭而死,皮肉化为黎民百姓。清代马骕《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说,盘古死后“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在这以前,盘古创造了六畜,保障了人类的基本生活。
后来,人们从草木中发现了豆谷,才开启了农耕,才聚居成村邑,才有了社会。所以初七是人,初八是谷,初九是豆,初十是棉花。棉花的利用,让人类避免了寒冷冻僵而死。人排在第七,这天如是雨雪天气,则可能会有瘟疫等群体性灾难。六畜生日这天,不仅要严禁吃食对应的畜肉,而且要善待其畜,要拿出好饲料喂养。
世界上许多民族和部落,都创造了自己的历法,譬如玛雅历、儒略历、希吉来历等,它们总是偏阴或偏阳,一年月份也不尽相同。中国南方的彝族历也较早,相传八千年前就有了,先是十八月制,后是十月制,但均为阳历。只有华历兼顾了阴阳,是阴阳合历。满月就是月半。月亮每年圆十二次还有余,于是又设置闰月来调节,同时用二十四个节气,锁定了春夏秋冬四季。难怪如此科学的历法创制,要被人怀疑是否有外星人的影子了。
有趣的是,古代公务员领取的是年薪,譬如底层公务员年薪是六两银子,遇到闰月怎么办?史书记载是“遇润加六”,即再加六钱银子。大年初一翻日历,哈哈,今年有六两六钱工资,高兴。不过官员就不加了,七品县令依然是四十八两。那时没有临时工,县府看门的、抬轿子的与办公人员一样,都是六两。底层打工的就无所谓,因为是月薪,一般是“食之,两千文”,即供吃,两千小铜钱,中间有方孔的那种。
跑题了,今年春节有点晚,公历是2月10日了。年头上一连几天都是大好晴天,说明今年是个好年成,一定是四海清平、五谷丰登、六畜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