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焚契还田 2024年01月09日  

  苏东坡当年谪居宜兴,满腔抱负不得施展,但他为人豁达,是个乐天派,虽然被贬官了,却不是那种怨天尤人的类型。到了丁蜀,此地濒临太湖,山清水秀,像极了苏东坡的家乡四川眉山,所以他很喜欢这个地方。他办起书院教当地的孩子读书,还打算在此购买田地,准备建一个园子栽满橘树。为此,他还写下了名篇《楚颂帖》,此帖后半部分就是苏东坡拟建柑橘园的蓝图:“……吾性好种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阳羡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当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颂》,吾园落成,当作一亭,名之曰楚颂。元丰七年十月二日。”

  没几天,几十亩田地的地契就到了苏东坡手里。苏东坡心满意足,规划起橘园来。

  这天晚上,苏东坡在自家附近的凉亭里读书,天已经黑了,四周除了虫鸣,静悄悄的。突然,他隐隐约约听到了断断续续的哭声,再仔细听,确实有人在哭。苏东坡喊来书童,一起去找哭声的来源。

  循着哭声传来的方向,不一会,两人来到一间破旧的茅屋旁。苏东坡敲门进去,看见昏暗的油灯下,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老婆婆正在哭。老婆婆看见有人进来,就止住了哭声。

  苏东坡问:“大娘,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啊?”

  老婆婆回答:“家里只有几亩祖上传下来的薄田,被我那个不争气的败家儿子卖掉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苏东坡心里一动,赶忙问:“田卖给哪家了?”

  老婆婆回答:“说是卖给苏学士了。”

  苏东坡一听,耳朵都发红了,赶忙问了老婆婆儿子的名字,然后让书童回家把地契拿过来。不一会,书童把地契拿来,苏东坡找出老婆婆儿子签字画押的地契,要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一听眼前这个人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苏学士,连连摆手:“这是画了押的买卖,又不是不正经的生意。再说,我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拿了钱肯定又去赌钱败掉了,哪里来的钱赎回来哦?”

  苏东坡安慰她说:“田是我买的,但是我不知道你们家的情况。现在地契还给你,银子也不要你还,以后可要好好看管,不能让儿子再做这种卖田的事。他如不改过,你跟他讲,苏学士要拿他法办的。”说完,苏东坡将地契放在油灯上引燃。

  看着地契被烧掉,老婆婆才回过神来,真的遇上好人了!她刚要拜谢,苏东坡和书童却已离开。

  后来,苏东坡让家人再去核实卖地人的情况,把那些确实贫苦的农民的田地都还给了他们,也没有拿回买田的钱,苏东坡的橘园最终还是没有建成。

  在宜兴乡间,还有一种传说,说苏东坡买的不是田,而是人家的祖宅。烧的不是地契,而是房契。其实,是田,还是宅,并没有什么干系,老百姓感念的都是苏东坡的处世豁达与豪爽。(裴 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