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兵: 躬耕沃野育良种 2023年10月21日  

  □见习记者 堵 萍 文/摄

  编者按:

  金秋时节,沃野飘香,陶都大地奏响丰收欢歌。在这喜人景象的背后,离不开一大批有情怀、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他们凭借自身所长,逐梦乡村田野,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等,成为助力宜兴乡村振兴的“兴农人”。

  即日起,本报社会版推出“新农人·兴农人”系列报道,讲述几位“新农人”的成长和奋斗故事,展现他们用勤劳和智慧推动乡村振兴的风采。

  许海兵(右)查看稻穗长势

  【人物档案】

  年龄:57岁

  身份:市金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心语:深耕良种开发、研究事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农科力量。

  金秋十月,在位于周铁镇王茂村的市稻麦良种培育基地里,一株株水稻根茎壮实、结实丰满,微风拂过,稻浪翻涌、稻谷飘香。昨天一大早,市金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许海兵来到这里,查看稻穗的长势。“目前水稻正值灌浆期,长势很不错,再经过几次去杂去劣,稻米品质会更好。”看着沉甸甸的稻穗挂满枝头,许海兵满心欢喜。

  今年57岁的许海兵,自1984年中专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原市种子公司当技术员。“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在上农校时,许海兵就牢牢地记住了这句名言。此后近40年里,他与种子结下不解之缘,积极投身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培育、推广应用。2014年,许海兵创办了市金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水稻、小麦、油菜等种子的繁育和营销业务,肩负全市粮油种子保供重任。

  眼下,在金穗种业建设的市稻麦良种培育基地里,近40个品种的水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而从5月育秧到10月收获,许海兵和同事们几乎每天都待在试验田里,密切关注水稻生育期、抽穗期、灌浆期等各个生长阶段,观察记录水稻长势及病虫害情况,收集每一个品种的生长特性。从育种、种植、施肥、治虫到收割,每一个环节许海兵都事必躬亲、严格把关。“在传统育种中,选育一个水稻品种,往往要经过6至8年的筛选和试验。”许海兵说,品种培育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不仅选育时间长,还要面临失败风险。因此,在生产繁育过程中,既要严格严谨,又要不厌其烦。他也曾经历过失败,由于单一品种、同质化品种水稻在一个区域大面积连续种植,导致稻瘟病抗性下降,水稻产量大幅减少。为破解这一难题,许海兵在引进适宜我市种植的优质、抗病、抗倒新品种进行育种试验的同时,研究绿色高产、高效栽培配套技术。在一次次否定过去、不断创新后,许海兵和公司团队最终选择了银香38、沪软玉1号、南粳8911等高产、稳产性好、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米质优的水稻良种。

  在培育优质种子的同时,许海兵还承载起王茂村脱贫致富的梦想。在他的牵头下,金穗种业承包王茂村2200亩土地建设繁育基地,用于水稻、小麦种子的生产繁育,以及新品种试验、示范、研究和推广,并组建市沃丰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为周铁镇及周边农户提供水稻种子、育秧、栽插、施肥、收割到烘干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此基础上,王茂村每年可以增收129万元土地流转费,以及30多万元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管理费;符合条件的村民,都可去合作社打工,直接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基地里每个品种都划分了区域,进行不同的施肥管理研究,以引导农户科学选种,提升种植质量,促进增产增收。”在许海兵的带领下,金穗种业技术团队逐渐从传统单一的良种培育方式向高科技综合培育方式转变。如今,几乎每天都会有周边农户前来基地参观取经,或是直接购买种子,或是学习先进种植技术。

  目前,金穗种业每年生产销售稻麦良种超500万斤,拥有产权水稻品种4个、油菜品种1个,先后荣获“无锡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和“江苏省特色优势种苗中心”等称号。“农业生产这条道路虽然艰辛,但既然选择了,我将一如既往走下去。”许海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