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岳父98岁,岳母95岁。今年5月,岳父在睡梦中走了;10月,岳母也一觉未醒,永远地睡着了。
两位老知识分子恩爱一生,给小辈做了很好的榜样,因此,他们的晚年也安享了真正的天伦之乐。
岳父退休后,老两口一直和大儿子,也就是我的大舅哥一家住一起。四世同堂,其乐融融,这对二老的健康大有裨益。连续好些年,这两位老人一日三餐上五楼用餐,不歇脚,你信吗?直到年近九旬,家人才不让他们再爬楼,每顿做好了送到他们居住的一楼房间里。我的岳母很在意这种儿孙绕膝的感觉,总是大声地和儿子、儿媳,还有孙子、孙媳、重孙打招呼,拉家常,夸奖饭菜可口。斗室里常常充满笑声。
老人的夸奖可是有“真凭实据”的喔!
就说这一日三餐,都是大儿媳妇,也就是我的大舅嫂单买单做的。荤素搭配,口感软绵,味道鲜而偏甜。因两位老人喜甜,且都这么高寿了并没有什么不适,就依着他们咯!难的是天天要有变化。我大舅嫂就参照她的孙子幼儿园每周发在手机上的食谱去安排老人的伙食,倒也合理又省心。
当然,有时会有特殊情况。有一次,岳母说想吃煎公式鲦,大舅嫂乘公交找了三个菜市场才买到。那可是大伏天啊!可俗话说“冬鳑鲏夏公式鲦”,还非得这大热天才是“最佳赏味期"。
大舅子夫妇也都七十好几了。去年春节,全家近二十口人聚会时做了个决定,送二老去敬老院。选的是全市最好的那家,定的是带阳台的套间。
两位老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一路上念叨:“今后难见‘细佬家(小孩子)’了。”我们就安慰他俩说,大家会经常来看望的,“细佬”也会及时带来给他们看的。这样,总算安顿了下来。
之后,我们隔三岔五地到敬老院看望,令同住的其他老人好生羡慕,连护工阿姨也说很少见到这么频繁探望的。二老的感觉和在家里差不多。
可恶的疫情,阻断了家人的探望之路,我们只能经常打打电话问候;每次送点吃的,也只能放在传达室。我岳父的精神有点萎靡,血压也不稳定了。
今年5月,敬老院通知说我岳父几天不太吃东西了,体质似乎越来越虚弱。最终,他离开了人世。
岳父离世后,为防岳母触景生情,另搬至护理院,但她仍一蹶不振,短短几个月,就衰弱得行动不便了。我们全家人探望得更勤了,又成了那家护理院的“榜样”。隔壁床位的一位高龄老人说,她也有儿有女,可是几乎没人来看她。然而,年事已高的岳母不久也离世了。
如今,大舅嫂的孩子对他们一如他们对待我的岳父母,没有一丝做作,只有自然而然的敬与爱——我且称之为“纯天然的孝”。(王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