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溪遥文/摄) 如今,群众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早晨或傍晚,在公园、广场健身锻炼的市民随处可见。最近,市有关部门陆续安装了一批会“说话”、能“计数”的二代健身器材,这样的“室外智能健身房”为市民提供了健身新去处。
11月6日上午,在市体育中心网球场一侧,一套二代健身器材正吸引多位市民在健身。和传统健身器材不同,每一个二代健身器材顶部都安装有一把“大伞”,“大伞”上则装有太阳能电池板,随时储备能量用于各种功能的使用。与此同时,每一种健身器材上除了有一个电子屏幕外,还有对应的产品名称、主要功能、锻炼方法、安全警示等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以及图示的使用方法。正在现场使用二代健身器材进行锻炼的市民李女士说,顶上的“大伞”不仅能遮阳避雨,储存的能量还能提供夜间的灯光照明,再晚都是亮堂堂的。“每天早上和晚饭后来这里锻炼的人是最多的,来晚了都轮不到。”李女士乐呵呵地说。
家住高塍镇的杨先生是个健身达人,早晚都有锻炼的习惯。自从发现高塍镇晨力体育广场有了二代健身器材后,杨先生一有空就会过去用手机扫描器材上的二维码,开启“数字化”的健身之旅。“你看,这个健身器材十分实用,我的运动时间、消耗的卡路里等运动数据直接就在手机应用上显示出来了。”说着,杨先生将手机展示给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看,在设备教程上,可以看到各个设备的使用方法视频教学,以及杨先生此前在相关设备上的运动记录。“使用方法……锻炼注意事项……”随着温柔的机器女声开始播报,杨先生还向记者示范起了双位智能背部按摩器的使用方法。器材开始运行的同时,电子屏幕就自动亮起,记录锻炼的时间、次数、频率及消耗的卡路里等信息。杨先生颇有感触地说,传统的室外健身器材,锻炼效果只能由锻炼者自己感受,而二代健身器材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式,可以让大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健身。
据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安装了6套二代健身器材,分布在宜城、官林、丁蜀、高塍、新街、张渚等地。下阶段,该部门将有计划地在全市继续安装二代健身器材,逐步实现全覆盖,不断提升我市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水平,提高群众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