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博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06月23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豆子到杯子
咖啡“小庄园”延伸产业“长链条”

  雨后的阳光洒在云南普洱的一座咖啡庄园,咖啡地里腾起阵阵水汽。今年80岁的庄园负责人廖秀桂在检查今年的咖啡生豆,一旁的烘焙机正在加工豆子。

  一粒咖啡“魔豆”如何在普洱茶乡落地生根?一座咖啡“小庄园”何以不断延长产业链?近期,记者走进位于普洱市思茅区南岛河村山间的小凹子咖啡庄园,看这里如何“浓缩”咖啡从豆子到杯子的产业链全过程于一“园”,探索打造“咖啡+旅游”产业融合高地。

  云雾翻越山梁,咖啡树随风摇曳。走进小凹子咖啡庄园,仿佛置身于绿色的园圃。庄园的员工只有不到10人,但提供的产品、服务种类多样:除了拥有300亩生态咖啡基地,还有简约的咖啡冲泡体验区。记者看到,在这里只需支付40元就可品尝9种咖啡、参观咖啡种植园,还能获得咖啡制作工艺等知识的讲解。

  “以前很少有游客来,即便来了也没有体验项目。”廖秀桂告诉记者。庄园自2019年开始探索咖旅融合,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仍吸引了不少游客,现在每月的平均游客量在2000人左右,已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

  为何走上咖旅融合的发展道路?从事咖啡种植多年的廖秀桂说:“过去他们只想种好咖啡豆,但只卖原材料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深层需求。”

  普洱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和土壤条件很适合种植咖啡。1997年,廖秀桂在南岛河村承包了一片土地,开始种植咖啡。随着村里群众陆续加入咖啡种植,当地还成立了销售合作社。

  尽管产业发展起来了,但这时的产品附加值仍比较低。其间,廖秀桂萌生了从“种出咖啡”向“种出好咖啡”转型的念头。他开始转型生态种植,并向周边咖农推广。

  “种植模式改变了,但大家还是以卖原材料为主。”廖秀桂说,他尝试转型做精品豆,但精品豆的市场需求量不大,价格也没有明显区分。

  “几经尝试,我们发现只卖原材料是行不通的,要用更多的‘内容’满足咖啡消费者的需求,也要提升种植效益。”廖秀桂说,近年来,不少消费者的咖啡消费习惯从速溶、奶咖向纯咖转变,也有很多人喜欢上冲泡咖啡的仪式感。建立咖啡庄园可以延长产业链,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为此,他们利用已有的300亩生态咖啡基地向咖旅融合转型,设立参观路线、近距离体验咖啡冲泡……起初,只有周边游客和采购商来庄园体验,但因庄园体验感好、咖啡种类丰富,逐渐吸引了省外甚至国外的游客前来“打卡”。如今,一些游客在小凹子咖啡庄园深度体验后会购买咖啡豆,采购商则要提前预定豆子才能“抢到货”。

  记者在咖啡庄园采访时,遇到了从宁夏远道而来的“80后”咖啡爱好者许嬿。她和两个朋友品尝了庄园的“邂逅”咖啡。“味道很好,这片山也格外美。”许嬿说。

  除了慕名前来的游客,“小凹子”专注精品咖啡的特点和独特的咖啡体验、科普内容,也引来了另一群“特别”的客人:咖啡义工。

  从事咖啡培训的黄诗琛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初,为了加强对咖啡种植的了解,她选择来小凹子咖啡庄园做义工。

  现在,黄诗琛已回到厦门,但她还会在朋友圈发布小凹子咖啡庄园的照片。她计划将咖啡培训和“小凹子”结合起来,引导咖啡爱好者到产地深度感受咖啡文化。

  和咖啡朝夕相处的日子,让廖秀桂对咖啡有自己的理解:“酸、苦、香、甜,每一款咖啡豆都有自己的‘属性’,正如人生百味。”

  “这里就像一个中心,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咖啡爱好者。”廖秀桂说,咖啡豆在这里落地生根,又因人来人往、口口相传,推动“小凹子”成为普洱茶乡凸起的咖旅融合高地。(新华社记者 杨 静/文 陈欣波/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社会
   第04版:阳羡
   第05版:国内
   第06版:国际
   第07版:博览
   第08版:专版
咖啡“小庄园”延伸产业“长链条”
守护蓝血古老生物
韩国成功发射 完全自研运载火箭
芦河湿地 水清景美
日本研发利用台风发电技术
未来交通新产品展示出行新趋势
英国或将面临全科医生短缺
宜兴日报博览07咖啡“小庄园”延伸产业“长链条” 2022-06-23 2 2022年06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