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泰 山 2024年12月25日  

  学生时代读了杨朔的《泰山极顶》后,期盼有一天能够登临,终于,这一天来了,我也上了泰山。当然,这一次我没有看到泰山岱顶的“四大奇观”——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不过是走马观花。沿途观赏烂漫山花、青松翠柏,嶙峋奇石、人文遗迹,看看摩崖石刻、古寺古刹,不失为一次愉快的行程。

  那天,我们坐大巴车到桃花源客运站搭乘缆车,这样就不用爬十八盘,也不经过云步桥、一天门、中天门。要是爬山,俗话说“上山吼,下山抖”,山路越来越险,不仅累得人发喘,更让人无心看景。从缆车下来就是南天门,这里是网红打卡地,马上留个影。接着,就步入天街。想想那些古人登泰山做什么?无非是拜天、敬天,天就是自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宇宙生命循环不止、生生不息,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边走边和同伴聊天,不经意间便来到碧霞祠,这是道观,供的是碧霞元君。如今,免费提供三炷香给每位来客。我们来此,入乡随俗,虽然不是贵客,但也是远客,免费敬香,是待客之道。出了碧霞祠,继续向上,路途中,一步一景,人人珍惜到此一游的机会。看到精彩的景色就停下来,用手机留个影。泰山的自然和人文气象,不仅熏陶和激发了人们的生命活力,更可以在精神上给予人们乐观、进取的激励。从望岳到登临,领略了李白“目尽长空闲”和杜甫“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虽然我们这个团队里的人年纪都比较大,有的人腿脚还不利索,可是,每个人心中有念、包里有水、腹中有食、脚下有劲,自然忙着向前,争取多看一眼沿途的风景:阳光薄明,山风峭寒,俯视深谷,有云雾嬉戏,萦青缭白。

  山路右边是摩崖石刻,这里可是泰山打卡的最佳位置,人们争先恐后前去拍照。继续爬坡登上天柱峰,这是泰山的最高点,也是玉皇殿所在,又称玉皇顶。殿上匾额大书“柴望遗风”,导游解说,古代帝王登上泰山,都是选择在这儿烧柴祭天,望祀山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这个位置,真的体味到其中的意境了。

  人生如登山。有人能够到达山顶,有人却只能在山脚,不过,到了山顶的人终究还是要下来的。(蒋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