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进小区 幸福千万家 我市以“小支部” 做实基层“元治理” 2024年12月20日  

  睦邻服务日

  红新讲堂

  小区建设“益起谈”

  邻里生活节

  解纷评议

  编者按:

  小区是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是党群关系“最后一米”。

  今年以来,宜兴市全面落实“党建引领、网格夯实、力量下沉、资源激活、数据赋能、三治融合”的总体要求,将“把支部建进小区”作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全局性、牵引性工程,深化“一个核心、二网融合、三位一体、四进资源、五大行动”工作方法,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向最基层延伸,更好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

  “全过程”统筹指导推进 增进小区党建“凝聚力”

  走进新庄街道王婆社区景湖人家A区,焕然一新的充电桩和错落有致的楼房映入眼帘,一个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为根本、以发展为目标的故事正在这里悄然上演……自景湖人家A区小区党支部正式成立伊始,45名党员便成了小区治理的中坚力量。小区党支部通过打造“红动能 新枫景”特色工作品牌,把党的组织和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末梢,成功绘就了一幅幅群众满意的幸福图景。

  无独有偶,宜城街道新华社区紫金名都小区党支部以“把支部建在小区里、让服务与民零距离”为工作理念,打造“小区党群服务驿站、小区党群服务微家、小区睦邻空间”三大服务阵地,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小区延伸。“小区成立了党支部,把分散在各楼栋的党员组织起来,一起服务小区居民,增加了基层治理的能量。”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邵艳说。

  这两个小区党支部的有效运行,充分体现了“支部进小区”工作带来的突出优势。今年以来,宜兴市委组织部全面推进“把支部建进小区”,出台《关于推进“支部进小区幸福千万家”城市居民小区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市机关开展“先锋行动”进小区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工作开展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制度支撑。

  “实现基层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有效覆盖,既要把小区党支部建好,又要做好引领、服务、协调等工作,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服务效能,确保‘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做深做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有了明确的政策指导,以小区党支部引领小区治理的生动实践渐次展开。各小区纷纷因地制宜推进“一小区一支部一阵地”建设,把组织触角从街道社区延伸到小区街巷楼栋,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截至目前,我市成立小区党支部315个,实现全市城市居民小区党组织全覆盖。

  “全覆盖”建强战斗堡垒 筑牢小区支部“主心骨”

  日前,屺亭街道广汇社区党支部书记孙伦了解到,小区一位老人腿脚不便带来行动困难,希望进行居家安全“微改造”的心愿后,他立即调动“红色合伙人”资源,通过联系爱心企业认领居民“微心愿”,组织小区红色水电班师傅上门安装扶手,带领志愿者上门检查电路、加固门窗。“以前遇到点事儿不知道该找谁商量,现在生活中有困难找党员谈,小区居民如同有了‘主心骨’!”老人乐呵呵地说。

  为选优育强当家人,在支部进小区的推进过程中,我市将威望高、有能力的党员吸纳到小区党支部支委班子,支部书记90%以上由社区党员班子成员担任,并成立全市社区工作人才培养联盟,以社区书记、小区党支部书记等作为关键因子,举办小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为小区治理人才赋能,更好发挥基层治理“主心骨”作用。

  为织密筑牢组织网,我市还构建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红色架构,有效保证了小区治理的每一个层级都有党员的身影,每一个决策都有党员的参与。聚焦群众“家门口”急难愁盼问题,我市将每月7号定为城市居民小区“宜七来·睦邻服务日”,让群众把诉求交给小区党支部,问题解决在“家门口”。同时,线下开设书记接待日、搭设民意收集箱,线上重点关注居民微信群,多渠道收集居民的“微心愿”“微诉求”。

  围绕小区党支部“引领、协调、服务”的功能定位,市委组织部统筹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党群服务微家”三级服务阵地建设,各小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采用新建、局部改建、空置房屋利用等方式,将“老党员工作室”“天使驿站”“青年之家·V站”“陶都木兰家驿站”等功能布置进小区,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保证“门常开、人常在、活动常办”。丁蜀镇川埠社区丽锦花苑小区党支部根据小区老年人多、服务需求多的现状,加快整合老年服务设施,搭建一站式老年服务中心——“似锦生活馆”,打造“锦上食光”惠老餐厅、“锦书之屋”老年图书室、“锦奕棋牌室”等6个功能室,夯实“为老服务”阵地基础。

  “全方位”链接优质资源 奏响小区治理“大合唱”

  “张书记,咱们小区里的那些菜地变成绿地后,环境好多啦!”最近,新街街道谢桥社区南郊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张彩娟总能听到居民这样说。

  今年6月,南郊花园小区党支部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居民的水平,设立了“联合执法进小区”工作站点,建立“共治共享”工作机制,即由小区居民点所要解决的问题,由小区党支部联合城管、公安等部门共同解决。前不久,小区居民向“联合执法进小区”站点值班人员反映,小区内部存在的私自将公共绿地改造成菜地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区环境美观及绿化的完整性。小区党支部立即与城管、公安联合行动,组织力量清理出非法种植菜地16处,并重新进行绿化。

  为持续深化“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进一步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小区延伸,我市城管、公安、住建、市监、生态、消防等部门轮流进驻社区,依托“联合执法进小区”工作站点,针对小区内绿地侵占、空气污染、垃圾堆放等居民关心的问题,携手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在解决民生难题、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执法部门轮流坐班、定期会商,每月至少2次开展联合巡查执法、宣传教育引导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积极推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小区党组织结对共建,采取“荣退+报到”做法,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到小区报到。持续深化“支部+团队”建设,探索建立“小区+工作室+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打造银发志愿服务团队35支,设立银发人才工作站1个、老干部(老党员)工作室20个、陶都银发先锋驿站13个,围绕党建宣讲、法律宣传、消防安全科普、防诈知识宣传、健康义诊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余场次,服务群众1000余人。

  与此同时,市级层面高位统筹谋划,强化责任链条,整合机关和社会组织资源,组织开展市级机关在职党员“先锋行动”进小区,推动76家机关单位与104家社区结对共建。机关在职党员主动挂牌党员中心户、认领党员责任区,累计在小区设置“党员责任区”100余个、“党员先锋岗”1600余个。今年以来,机关在职党员参与各类活动300多次,领办群众微心愿1500余个。

  □本版撰稿:见习记者  堵  萍 

  □本版摄影:记者 陆 乐  见习记者  堵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