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浅不言深 2024年12月09日  

  ■ 袁伟建

  “交浅言深,君子所戒。”苏轼的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我始终将其视作交友的尺度,审慎地遵循着。

  前段时日,一位文友加了我的微信。有对文学的共同挚爱,我们很快便聊开了。他对投稿满怀热忱,向我请教了诸多问题,我亦毫无保留地将自身的经验和投稿的注意事项告知于他。不仅如此,我还热忱地帮他牵线,让他加入了所在区作协下边的一个文学笔会群。

  在群中,他言辞激烈,立誓要在一年内跻身中国作协。我不禁为他暗捏一把汗,心想,即便你是文曲星转世,依正常流程,至少也得两三年方能有资格申请加入中国作协。我并未将他的话当真,只是付之一笑。

  然而,一桩小事却让我对他的看法有所转变。有一日,笔会群组织了一次采风活动,我们一同参与。一路上,他都在谈论自己的辉煌事迹,称自己在网上一日能码7000字。至于他所码文字的水准如何,我无从知晓。我暗自思量:这个人真有那般厉害吗?他曾私下告诉我,他出版了一本有关普洱茶的专著,我打趣道,下次采风活动时带一本来让我研习研习。在采风结束返程的车上,他说他的是专著,写茶叶的,给我我也看不懂。我当时被他说得脸红了好一阵。

  我们是在一个诗歌学习班里结识的。在那里,他不管是与我私聊还是在群里交流,总是会提及国外一些知名的诗人。他的言辞中满溢着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外国诗人的尊崇,让我也不禁对这些诗人萌生了浓厚的兴致。然而,半年已过,这个夸夸其谈的文学爱好者却连一篇小文章都未见诸报端。

  我开始重新审度他这个人。他虽说对文学满怀热情,却缺失实际的行动与努力。他总是急于求成,期望能够一步登天,却忽略了成功所需付出的努力和时间。他让我感觉有些浮躁,仿佛只是在追逐表面的虚荣和成就感,而非真正地钟情于文学。

  在与他的交往中,我也渐渐领悟了一个道理:交浅不言深。在我们尚未足够了解彼此之时,不要轻易地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和重要的经验。因为我们无法断定对方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能够真切地理解我们的想法和感受。而且,倘若我们过于急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或许会给对方带来压力和不适,甚至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交浅不言深”并非意味着要封闭自我,不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而是要在恰当的时机,选取合适的对象,以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此既能守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又能构建起真正的信任和情谊。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往往急于结交新友,急于展露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然而,真正的友谊和成功需要时间和努力的积淀,我们不能因一时的冲动和热情而忽视了这些。唯有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合作关系,共同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交浅不言深”,这是一句古老的智慧之语,也是我在人际交往中遵循的准则。我坚信,只要我们能够认真践行这句话,便能在人际交往中更从容和自信,也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