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有你 2024年11月21日  

  那天我们几个同学小聚之后,大强开车顺路把我送到楼下,我回了句“慢点开”,目送他的背影离开我的视线。

  今夕何夕,一晃四十年的光阴,暗自庆幸我们都没有走散。

  那是1984年8月,我们从两个不同的小村来到了同一所农村中学,成为同班同学。

  初见大强,个子没我高,体形消瘦,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记得第一次接触英语课,心里装着的是好奇,迷惑和不解,英语老师的发音也记不清。大强很聪明,偷偷用汉语标注每一个单词,甚至每句日常用语。我们觉得很好玩,尽管老师一再强调这种方法不可取,但至少能缓解我们“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毛病,回家之后顺着汉语的标注,我们还能想起单词的读音。

  到了初二,学校英语老师紧张,英语课成为选修课,我们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和愿意学的同学可以继续学英语。

  上世纪80年代,我们那流行考“小中专”,考上了就“农转非”,那是相当的荣耀,不亚于现在的考上大学。从初二开始,我们的课程又增加了物理,初三增加了化学,学习任务越来越重。而且到了初三中考时要开始预考,只有通过预考的同学才能参加正式考试。

  从那时起,我们都刻苦学习。周末我和大强会相约来到学校教室里做功课,比在家强,而且还能互相讨论研究。校园里静悄悄的,我们一直学到累了,饿了,才收起书包,他往北,我往南。

  初三那年,我和大强都顺利地通过了预考。然而一个月之后的正式考试,我的成绩并不理想,被市里的重点高中录取。大强的成绩靠前,最后被一所电子计算机职业中专录取。

  我们的学校在同一座城市,相隔不远。刚进高中,种种的不适应,班级里都是初中学校的精英,我像一颗星星失去了昔日的光泽。那个时候,为了我们无怨无悔的青春,我和大强常常写信排解困惑,倾诉心中的苦闷,相互加油打气。我们也会互相交流诗歌和文学,他在中专时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开始写现代诗。我上高中时如醉如痴地喜欢上了文学,尤其喜欢席慕蓉的诗和散文。

  那时高中和中专是两个概念,中专意味着学技术,毕业之后有个稳定的工作,而高中不同,得继续努力学习,三年之后考大学或者“大中专”,才算有出路。高二那年,我突然得了腿病,仿佛一下子掉进了深渊,身心低落到极点,也没有了往日的斗志。结果,高中毕业我名落孙山,后来几经辗转复读又复读,最终考进我曾经耿耿于怀的中专院校,读了两年被分配到家乡的乡政府工作。大强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市里的一所医院,一直到今天,早就成为院里的中坚力量。我们依旧时常联系,时常谈心,依旧如当年一样,互相倾诉心中的苦闷,相互加油打气。

  走着走着,我们步入生命的秋天。有人说,凡是到了最后,剩下的都是精华。那么,大强就是我一生沉淀下来的最好朋友,我们一起见证了彼此的成长,熟谙了彼此的生活。感恩遇见,我们一直一起往前走,未来的路也是。

  (雷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