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熟”朋友 2024年11月06日  

  喜欢“半熟”朋友这个说法,“半熟”朋友,不是生活中常来往的朋友,也和你身边的熟人无任何交集,可以肆无忌惮地倾诉心事,心理距离比熟友更容易贴近,也容易懂得和理解。

  人生过半,我也有幸遇到过“半熟”朋友,那就是我在网易博客认识的来自兰州的倩姐。有一天,我在博客发了一条心情,语言表述夸大了心烦指数,表达出了些许厌世情绪。没想到这条心情被无意中刷到我博客的倩姐看到了,她马上让我把电话号码给她,她有事跟我谈。

  当时,我们从没聊过天,博客也没来往,但我还是把手机号发给了她,因为我想找位陌生朋友聊聊。那天,倩姐跟我讲了她的故事,她的经历颇为坎坷,遇到的事情比我所经的困难数倍,但她咬牙挺过来了。

  她虽然没过多安慰我,却用自身经历化解了我心中的抑郁。从那天开始,我多了一个要好的博友,一路从博客走到QQ,从QQ走到微信。

  10年前,我失去了赚钱的饭碗,赋闲在家,再一次走在了人生迷茫的路口,倩姐知道后,当即让我去兰州,到她的公司上班,跟着她学做生意,我说我不是做生意的料,她说:“你那么聪明,肯定行的。”

  因为所处城市之间路途遥远,我俩在现实生活中从未有过来往,属于“半熟”朋友,隔着网络的滤镜,她高看了我,我那点小聪明,只够用在吃嘛嘛香上,干事业做生意肯定稀松。

  我有自知之明,便拒绝了她的邀请,但心里非常感激她。在我的人生低谷,她能出手拉我一把,肯把她的饭匀给我一碗,对四面楚歌的我来讲,是雪中送炭又送花。炭我拒收,花留下,友情的芬芳让我看到了人生的美好,在她的鼓励下,我慢慢靠自己的力量绝处逢生了。

  当然,生活中帮助过我的朋友也有不少,但熟友之间互帮互助,属于礼尚往来,有多年的友情打底,一切的帮助都是水到渠成。“半熟”朋友、特别是网友就不同了,因为不太熟,生活中也无利益往来,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这份帮助更显得弥足珍贵。

  倩姐和我一直有联系,已经从“半熟”朋友发展为熟友。前天,我和她谈起她过去对我的那些帮助,她说她都不记得了。

  她经常做慈善,捐赠抗灾物资,资助贫困学生,日行一善是她的信仰,她帮过的“半熟”或“不熟”朋友太多了,所以她不记得帮过我了。这种“不记得”里,显示出了人性之美。

  善良的人对任何人都关爱,与熟的程度无关,希望我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半熟”或“不熟”朋友,在某个北风凛冽的寒冬,给他人提供一点温暖。(马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