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杜甫的大历三年,即公元768年,这是杜甫生命中的最后阶段,他的人生道路开始越走越窄。这一年的开始,杜甫离开了他居住两年的夔州,向东行进,抵达了江陵。随后,在江陵待了半年后,他在秋天又搬到了稍稍靠南一点的小城公安,并在年底离开,到达了岳阳。他为何选择这样的行程,是事先安排好的吗?他的目的地是哪里?这些都充满谜团。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朝以其辉煌的文化和繁荣的诗歌而独步天下,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篇,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后世的心灵。由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尚君先生所著的《我认识的唐朝诗人》一书,不仅为我们揭开了唐朝诗人神秘的面纱,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那跨越千年的诗魂回响。
书中,陈尚君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细腻的笔触,立体而全面地勾勒出唐朝诗人真实的人生画卷。从初唐时期的杜审言到唐朝末年的杨凝式,五十多位诗人的人生历程和成就跃然纸上。这些诗人,有的如杜甫般忧国忧民,以笔为剑,刻画出时代的变迁;有的如韩愈般刚正不阿,虽遭贬谪却仍坚持自省,诗歌作品充满了浩然正气;还有的如欧阳詹,以深情殉情,展现了诗人不为人知的柔情一面。
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杜甫的描写。陈尚君教授通过翔实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杜甫仕途的高开低走以及他在安史之乱后的落魄生活。杜甫的《春望》《三吏》《三别》等作品,都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正如陈尚君教授所言,“读其诗知其为人,识其人更参悟其诗”。透过这本书,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与杜甫并肩而行,感受他内心的痛苦与坚持。
书中还涉及了许多如今看似“冷门”的诗人,如李山甫、陈陶等。这些诗人虽然在现代知名度不高,但在唐朝却曾有过辉煌的时刻。李山甫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陈陶则自恃不凡却最终壮志未酬,他的故事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陈尚君教授在书中始终坚持“文学就是人学”的观点,他认为诗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活生生的存在。因此,他在讲述每位诗人生平时,都力求还原其真实的生命历程和独特的性格禀赋。中唐诗人欧阳詹,是一位古文运动名家,更是闽南第一进士,中年遽亡。韩愈作《欧阳生哀辞》,称赞他“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近乎道德完人。而根据时人孟简和同乡后学黄璞所述,欧阳詹前往太原游历期间,私恋一官妓,无法宣示于公众,乃约以后期。当他有能力去迎娶该女时,此女已因病而亡。欧阳詹得知消息,情动五内,昏迷数日而卒。这段凄美的爱恋,不仅丰富了欧阳詹的人物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唐朝诗人情感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读完《我认识的唐朝诗人》,我深深感受到了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唐朝诗人及其作品的学术著作,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我们思考人生、感悟诗歌魅力的经典之作。唐朝诗人用自己的才华和情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陈尚君教授所言,“每个诗人都有活生生的人生”,正是这些活生生的人生经历,赋予了他们的诗歌以永恒的生命力。(徐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