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街道聚焦党建引领便民宜居目标定位,织密组织“一张网”。各社区把支部建进小区,强化小区党组织“主心骨”地位,发挥小区党员的“主力军”作用,唤起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履行小区管理的共同责任,构建了党组织领导有力、党员示范在前、邻里共建共享的和谐局面。
小区党支部是开展小区治理的重要支点,创新组织架构、理顺体制机制是关键。“自从成立小区党支部以后,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岳南新村小区党支部书记吴皎表示。2022年12月,文峰社区岳南新村小区党支部成立,为选优配强支部班子,由文峰社区副主任吴皎担任支部书记。小区党支部将小区公共空间有效盘活,整合利用物业用房、红色步道、红色讲习亭等资源,打造小区党群服务驿站,扩大“红色影响力”。如今,走在小区内,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党的组织、看到党的形象、听到党的声音。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街道通过健全小区党支部书记“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重点选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党员以及居民党员先锋担任支部书记,广泛吸纳小区、物业、业委会、机关单位等领域优秀党员担任小区支部委员,探索小区党支部“摸排推荐、动态调整、表彰激励”长效管理机制,动态优化基层党组织,为有热情、有能力的党员提供锻炼机会,建设一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核心队伍。经纬双线体系把“红色堡垒”建到群众家门口,“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楼栋长)”四级组织体系链成一条纬线,把党的声音一传到底;另一条经线,“小区共治—二级楼栋自治—三级邻里互治”,打造分级治理新模式。街道机关和社区近700名工作人员下沉小区,9000余名居住在城区的在职党员随时到支部报到,到小区亮身份、领岗位、办实事。
“以前遇到点事儿,都不知道该找谁,更别提解决问题了。”岳南新村居民张女士说,现在有了小区党支部,大家如同有了“主心骨”,家园治理也有了“领头羊”。在岳南新村,随着小区党支部的建立,红色基因成功注入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小区“微公开”展示栏引人注目,上面集纳了小区党支部班子成员、党员楼栋长、街道社区、驻区民警等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当小区居民遇到困难或对小区发展有建议时,可随时寻求帮助或反馈意见,基层服务能力和意见反馈渠道也随之提升和畅通,以往“只见物业不见党”的小区治理格局变成了“居民遇事找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