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一行人来我市开展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专题调研,对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果和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相关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果丰硕,农业实体经济发展大有可为,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铺展开。
高质量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加快现代化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农民增收致富,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共同富裕。
特产富农,因地制宜促增收。2023年,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拓宽,我市部分村镇地域特色鲜明,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我市稻米产业大镇,近年来,杨巷镇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结成了多个“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实现了一批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江南米道江苏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流转土地进行功能性营养稻米的原种扩繁和标准化种植,在近三年内成功选育了首批低血糖生成指数稻米“建康1号稻种”,今年将扩种到2万亩。此外,杨巷镇依托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水稻种质资源创新示范基地,使“杨巷大米”实现了“南粳”系列优质食味稻品种的本地化选育和推广。
在乡村振兴之路上,我市村镇除了用现代经营理念和标准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外,还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太华镇乾元村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吃上了“乡村旅游饭”。随着人气越来越旺,村委并没有因为澎湃的网红流量迷失方向,不仅对村内有关景点实施景区化运营,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而且通过鼓励村民返乡创业,实现旅游流量变现,发展红利共享。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市发展改革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村级特色园+镇级产业园+市级科技园”的城乡农业园区联动体系,加大力度引育规模型、科创型、体验型农业项目,发挥乡村产业化联合体作用,做强乡村产业,巩固提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果,有序推动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双向流动、合理配置,增强城乡产业融合内生动力,促使乡村产业发展更具特色、更为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