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向心力 做好“联”字文章 市工商联持续擦亮 党建工作“金名片” 2024年08月12日  

  党建共建活动

  走访企业

  “万企兴万村”实践行动

  随着我国商会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商会已成为党的建设重要领域、党的群众工作重要阵地,在党的统战工作和经济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市工商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建引领、健全组织架构、加强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党建活动,推动乡村振兴,赋能商会发展,将机关党建和商(协)会党建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持续擦亮党建工作“金名片”。

  共办活动  赋能商会发展

  日前,市工商联组织宜兴部分商会和企业,赴四川泸州开展“学习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党建共建活动,开展交流座谈会,进行党课学习,参观护国战争博物馆、泸州老窖党群服务中心。活动中,参与人员积极学习泸州老窖公司的工匠精神、企业文化和红色精神传承,并针对两地的经济发展和历史人文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活动进一步促进两地之间的深入交流,为“酒城”和“陶都”两地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助力,推动两地在发展道路上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共建活动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4月28日,宜兴市紫荆科创企业商会与高塍镇高塍村举行党建联谊活动,双方签订了党建结对协议,将锚定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助力高塍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在巩固乡镇基层商会和同业商会建设的同时,探索异地商会组建和管理的新模式,对基层商会开展延伸工作进行探索。”据市工商联工作人员介绍,该部门通过加强基层商会建设,进一步探索商会实体化运行模式,扎实推进“铸魂提能、强基提质、赋能提优、领跑提级”四大工程,主动与苏州市无锡商会、南京市宜兴商会、镇江市无锡商会、杭州无锡商会、宁夏无锡商会等组织联络,进一步发挥在外乡贤为宜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帮助的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  党建与服务同频发力

  日前,市工商联、法院、人社局联合走访宜兴丹森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生产经营、高层次人才引进及企业管理等相关方面情况,并听取企业就加强“调裁审一体化”工作,多元化解劳动人事纠纷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表示将一如既往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为企业提供优质发展环境。“工商联和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围绕金融服务、税收赋能、诚信体系建设等帮助我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提振了我们的发展信心。”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坚持“用户思维”、注重用户体验,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及时发现政务服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途径。作为连接党委政府和会员企业的重要纽带,近年来,市工商联充分发挥商会平台功能,深化“陶都联心桥”工作品牌,围绕惠企政策宣讲、营商环境优化、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弘扬宜商精神、履行社会责任、光彩公益事业等方面,密切与党政部门、社会组织、友好商会等联系与合作,用好商事商会调解中心、纳税人之家、企业合规中心、法律宣讲公益平台等载体,做好“联”字文章,助力打造一流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各类服务,帮助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增强发展信心。

  市工商联以商(协)会的“小切口”推动共同富裕的“大场景”,打造政企沟通协商平台,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推动实现政企沟通协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此外,市工商联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发挥“1+1>2”的叠加效应,帮助企业着力破解融资获取难、市场准入难、审批办事难、账款回收难、人才引留难等问题,依法依规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凝聚合力  促进村企共兴

  今年4月,在市工商联牵头下,西渚镇西渚村党总支与宜兴市家电家政服务行业商会功能型党支部开展党建结对仪式。通过行业商会与西渚村的党建共享、资源共享,进一步强化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家政服务供需对接,在家政培训、志愿服务、村民就业等方面,建立相互协作、精准对接、共建共扶的长期合作关系。“宜兴市家电家政服务行业商会积极探索我市改善民生、扩大就业、促进消费、精准扶贫思路,为提升我市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带动农民和村集体增收创新探索了‘家政兴农’的新路径。”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去年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实践行动以来,市工商联携手新建镇路庄村、徐舍镇芳庄村、西渚镇西渚村,共同深化“陶都连心桥”项目,分别建设“陶都联心桥”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在活动中,市工商联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宣传,积极发动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广泛汇聚推动“万企兴万村”实践行动力量,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将农耕文化资源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实现以产业促发展、以就业促增收、以消费促融合、以文化促新风,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旅融合,助力宜兴美丽乡村建设。截至目前,我市有9家企业书面申报“万企兴万村”先进典型,江苏三木集团有限公司的“官林镇都山村乡村振兴项目”被省联评为2023年江苏省第一批“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