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街古意东关街 2024年08月12日  

  ■ 赵宽宏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没有十万贯,我也上扬州。在扬州,东关街是所有旅游者的脚步不能绕过去的一条古街。我是从西头国庆路这边的街口进入东关街的。

  和很多地方的古街一样,东关街也是一条仅有丈余宽的狭长街道,两边房舍多为青砖小瓦的平房,最高的好像也不超过两层。整条街东西全长不到三里路,明清的门楼、木格子门窗比比皆是,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它是扬州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在我眼里,它像一条金链子,两边的店铺房舍像玉珠子一样,被这条金链子串了起来,琳琅满目,玲珑剔透,五光十色,让人目不暇接。一卷既透着古意又有现代元素的扬州版“清明上河图”,就这样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

  资料显示,自隋唐至明清,直到民国,这条街上一直商户林立,行当俱全,应有尽有,什么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等有百家之多。时至今日,街面上还有不少充满年代感和历史感的百年老字号店铺,什么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广和五金店等等,它们还稳稳地站在岁月里,依然可以让人见到那份古意与沧桑、生机与繁华。

  整条东关街上,东南西北的游人,各式各样的店铺,五颜六色的商品,汇聚成一街与现代街市不太一样的景致:玉器、剪纸、酱菜、丝巾、雪花膏、扬剧、淮扬美食……让人的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等不同的感觉相互沟通,不断交融,通感意味颇浓。

  我跟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向东慢慢流淌着,不知不觉间体悟到,弥漫在东关街上的并不全是商业的气息,更浓烈和厚重的,还是让人可以触摸感知到的它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氛围。你看,这里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古树老井等等重要历史遗存列着队让你检阅:个园、逸圃、曹起溍故居、胡仲涵故居、武当行宫、准提寺、安定书院、仪董学堂、街南书屋……是这些古迹文物,坚实地奠定了这条中国著名文化古街的历史地位。

  据介绍,那座街南书屋原是一座私家园林,在历史的深处,书屋曾有藏书十余万卷,主人为闻名于世的藏书家、诗人、版刻家马曰琯、马曰璐。藏书皆为藏书家的私有之物,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将典籍束之高阁,秘不示人,而街南书屋却对当时有需要的读书之人敞开,使许多人得益,从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这一对藏书家兄弟的仁义厚道之举令人感佩。

  在东关街上行走,不时就见两侧有小巷子向幽深处延伸进去,它们有些仅容一人通过,两人相遇怕得侧着身子才行,里面住着的全都是寻常人家。生活其中,当是别有滋味。作为诗人,我忍不住随口诌了几句:悠长的时光/不动声色地占据着/幽静的小巷/陌生的脸庞/迎面相撞/染就一路芬芳/熟悉的肩膀/相拥而行/两颗音符将静谧拨响。我好奇地沿一条小巷子探进去十数米,却听见不知从哪个门缝里传出缕缕软得可以化掉的琴声,是《好一朵茉莉花》,明亮欢快悠扬,让人心颤,不忍离去。繁华之地,亦有温柔之乡。

  东关街的尽头是一座古城楼,出城楼就是大运河的东关古渡。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古人带着很多的资金上扬州,大概是来做生意或者消费的吧,那么一定也是沿着古运河从东关上岸的,保不准杜牧也是从这里涉水上岸的呢。因为从这里登岸,面对的就是繁华的扬州东关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