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家风 2024年03月11日  

  ■ 马海霞

  十年前,我辞职去职业学院学化妆造型,后来开了一家化妆造型工作室,很多乡亲来找我理发。我妈嘱咐我,少收点钱,村口那个理发店理发才收五元,你收四元就行,怎么着也得让乡亲们看出便宜来,大家那么远去找你,是看得起你。

  我学了一年时间,花了好几万元学费。我去熟人那里剪一次头发,人家还收我十五元,现在我妈让我收四元,还不够我耽误时间的呢。我妈见我不同意,语重心长地再劝:“人情可比钱金贵,你爸在世时,经常义务给乡亲们剃头……”我妈又老生常谈了。我爸的剃头技术是上学时劳动课上学的,他只会剃光头、理分头。他剃头是业余爱好,不靠这个吃饭,我不一样,我靠这个赚钱。我妈这是“道德绑架”,但母命难违,只能从了。

  我开店那几年,年年最愁二月二,因为这天我妈总领着一帮老姐妹来我这里理发。大家都在二月二剃龙头,图个吉利,家家理发店都人满为患,我这里也一样,顾客坐满了屋子。但我妈领来的必须享受优惠,挂的是“急诊”,我必须先伺候。当着那么多顾客,我没法少收费,干脆四元也不收了,权当尽义务了。我不收钱,最高兴的是我妈,这是给足了她面子。她那群老姐妹还没出店门呢,就开始夸我妈生了个好女儿。

  后来,我不开店,到单位上班去了,终于脱离了我妈的“道德绑架”。我妈头发长得慢,两个月理一次,年底剪了头发,出了二月再剪正好。前几天回家,我妈让我二月二这天带着理发工具早点回家,她想剃个龙头,精神一下。见我答应了,我妈又说,顺便帮高大妈也理一下。我妈又给我揽活了!

  见我迟疑,我妈又说:“你爸在世时,乡亲们只要有来找你爸理发的,他都痛快给人家理。有时下了班刚到家,有人来喊他理发,他放下干粮就跟着走了。二月二这天,你爸都特意歇个班,拿出一天工夫为乡亲们剃龙头。你爸一辈子没大本事,大家都尊敬他。咱家有啥事需要帮忙,招呼一声,大家都来了。干完了活,连饭都不吃就各自回家了,像帮自家人一样帮咱,这都是你爸刮下春风才收获的秋雨。你开店时,有乡亲去找你理发,你是少收了钱,但人家都记在心里,见了我就夸你……这种老乡亲之间的情义,是钱换不来的。”

  我妈这样一说,我羞愧难当,忙答应老妈,到二月二那天,我在家门口支个摊,免费为街坊邻居剃龙头。我妈这才消了气,说她本来是想让我给邻居高大妈剪一下头发,高大妈年前不小心摔伤了腿,头发都长得能扎小辫了,可出不去门,干着急。我妈这几天到处宣传我二月二要在家门口给大家剃龙头。看着她高兴的样子,我也欣慰地笑了,看来我爸的“头”上家风,我还得继续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