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法 酿就一味香醇 2024年02月07日  

  □记者 汪佳璐 文/摄

  米酒酿造技艺

  标签:宜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口味:清香甜爽、绵软醇厚

  制作技艺:以大米、糯米或黍米为原料,经过浸、蒸、发酵等步骤,色如米汤,味道微甜,清醇如甘露。谷物质量的好坏以及酿造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成品的优劣。

  寒冬腊月,走进位于西渚镇横山村的一家酒坊,沁人的酒香和浓郁的甜味扑鼻而来。大大小小的酒缸,装的都是酒坊经营者俞益强做好的米酒。“米酒要根据气候、时令来决定最佳酿造时间。过了冬至,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便是酿制米酒的最佳时间。”俞益强说。

  在俞益强的记忆中,以前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米酒,自己喝或者送亲戚朋友。“小时候,一到年底,我就知道家里要做米酒了,小时候最喜欢看老人做这些传统的东西。”他说。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人以买酒替代酿酒,农家自酿米酒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俞益强始终忘不掉记忆中的甘甜滋味,今年62岁的他,制作米酒多年,已在横山村颇有名气。“我一直凭借记忆,在传承古法的同时,改进米酒的味道,如今的米酒品质很稳定,深受大家的喜爱。”俞益强说。

  1月30日早晨6点半,天微微亮,俞益强开启了一天的酿酒工作。他先将糯米浸水,泡上1个多小时后上蒸笼。“一定要蒸熟蒸透,不然米酒会苦。”他一边给米挖洞一边说道。待糯米熟透,掀起锅盖,糯米的芳香就伴随着蒸汽弥漫开来。凭借多年的经验,俞益强用手一摸,就知道有没有到合适的温度。等到糯米放凉至30℃左右时,他撒上提前准备好的粉状酒曲,将酒曲和糯米拌匀。拌过酒曲的熟糯米呈微微发硬状,俞益强在糯米中间掏个洞,把酒篓放在里面后,又沿着洞口将糯米拍实,辅以冷水继续降温。随后,再盖上布、草、棉三层盖子,静待糯米发酵。“发酵温度也很有讲究,最好的温度在30℃至32℃,温度过低糯米发酵不完全,过高就会发苦。”俞益强解释道,这样一系列步骤之后,只需等待3天,米酒就可以喝了。

  忙完手里的活,俞益强又忙着和妻子汤洪华一起把之前酿好的米酒装桶,准备按订单送货。进入腊月后,米酒订单不断,尤其随着春节日益临近,俞益强的米酒生意更是火爆。俞益强估摸着,按照现在的酿造进度,春节前还得再酿几缸。“往年最抢手的就是大年夜前3天酿的那批,客户们拿回家,吃年夜饭时,这酒味道是最好的时候。”俞益强说。

  搅拌酒曲

  灌装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