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市长胡小坚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分两个部分:一是2023年工作回顾,二是2024年主要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上) 2024年01月11日  

  回顾2023

  中国式现代化宜兴新实践实现良好开局。荣获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创成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市、科普示范市,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评审,继续保持综合实力、工业、创新、旅游全国百强县市前十。

  ●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一、经济发展在承压奋进中回升向好

  兑付“稳增长10条”等各类助企惠企资金超8亿元,新增减税降费、退税缓费超35亿元。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8亿元、增长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

  ●企业发展保持稳健。

  新增市场主体2.1万户,净增“四上”单位23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93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45家、列无锡第一,创建省级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53家。五经普完成清查工作,采集单位数量较四经普增长近50%。

  ●重大项目支撑有力。

  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90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20%,备案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列无锡第一,其中50亿元以上3个、100亿元以上2个。

  二、发展质态在固本兴新中稳步提升

  ●科技创新活力迸发。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升至3.3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2200亿元。新增科创载体68万平方米,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企业技术中心18家、均创近年新高。获批建设国家级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创建名单。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电线电缆、节能环保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定出台,地标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5%、24.7%、16.5%。规上文化产业单位净增17家、总数达197家、均列无锡第一。全年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增长28.9%。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9万亩,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5.67万亩。

  ●要素保障高效精准。

  纵深推进土地使用绩效提升行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8840亩、腾退低效用地5344亩,5个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正式获批。银行机构新增贷款539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超25%。

  三、内生动力在开拓融合中显著增强

  ●重点改革取得突破。

  主体功能区布局初步确定。28类205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事项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纵深推进国企“一企一策”改革,市属国企营收增幅超20%。入选首批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7项创新机制入选典型实践案例。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实际使用外资4.4亿美元。新设立产业基金13只,总规模30亿元的华平投资首支人民币基金成功落户。新开通海铁联运班列2条、集装箱班轮航线3条,年吞吐量达4万标准箱。

  ●区域融合步伐加快。

  “三路工程”主体基本完成,盐泰锡常宜铁路、锡宜S2线前期工作扎实开展,锡溧漕河航道桥梁提升工程有序实施,对外通道持续拓展。纵深推进“深耕上海”战略,积极参与长三角—粤港澳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主动融入环太湖政务服务“跨域通办”、“一地六县”区域合作,协同发展提速增效。

  四、宜居品质在建管并举中更为彰显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论证,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双氿三河滨水空间一期正式开放。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0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0台,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5家。梅林、王婆等区域路网不断优化,104国道环科园段等提档工程有序实施,东氿大道、赛特大道等27个重点道路交叉口完成改造,“一环四射”城市快速环线方案基本确定。

  ●城乡面貌不断提升。

  实施绿地新增、裸土复绿96.8万平方米,东氿新城宜居示范街区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完成30公里美丽农村路、70个村美丽农居建设。新增金紫村等6个省特色田园乡村、总数列全省第一,度假区入选首批省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试点。

  ●精细管理持续深化。

  拆除整治违建75.2万平方米,建成“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20个。新增停车泊位2086个,111个公共停车场实现“先离场后付费”。建成生活垃圾四分类小区212个、省达标小区60个,新改建城乡公厕90座。创成首批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

  ●生态底色切实擦亮。

  完成太湖滆湖清淤304万方,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70个,完成生态修复5500亩,新建美丽幸福河湖298条,31个国省考断面优Ⅲ、优Ⅱ比例分别达93.5%、25.8%,均创历史新高,太湖藻情近年最好。完成1189项大气治理工程,PM2.5平均浓度创监测以来最好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改善率居全省前列。

  五、民生福祉在普惠共享中不断增进

  ●民生保障持续加强。

  10类34项民生实事项目有力推进,323项“微幸福”民生工程高效完成。城镇新增就业超1.2万人,支持成功创业超4000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列无锡第一。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3610行动”惠及群众超12.6万人。镇街居家养老助餐中心全部实质化运行,善卷村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公共事业稳步发展。

  金城小学、铜峰中学等10个教育工程正式启用,东氿中学竣工交付,实验中学优化调整到位,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市中医医院晋升三级甲等。开展文体惠民活动超3800场次,蒋南翔诞辰110周年纪念展、阳羡100越野挑战赛等活动成功举办。宜兴舰正式入列,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园建成投运。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创新建立“五吹哨、五报到”工作机制,市社会治理中心启动运行,金兰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依法依规、强力有序推进“保交楼”,10个楼盘6456套住房顺利交付。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等行为,刑事案件破案率持续提升,亚运会等安保任务圆满完成。

  ●安全形势平稳向好。

  统筹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消防安全整治提升等专项行动,整改风险隐患8.8万个。81条县乡道安全示范提升全面完成。扎实开展天然气管网延伸拓展三年行动、完成燃气扩面413公里,餐饮场所、沿街店铺、“五类食堂”实现瓶装气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