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生起笔 以生态筑底 ——宜城街道绘就碧水清流新画卷 2023年10月30日  

  □记者 万芳宁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宜城街道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呈现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秀美景象。

  打好“治本清源”碧水攻坚战,不仅关系着街道的环境保护、人民生活、长远发展,更关系着太湖的水质安全。宜城街道系统施策、精准发力,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科学治理、协同治理、依法治理,开良方、强合作、建机制,形成“ 上下一盘棋” 的治水格局,扎实推进城区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质增效,努力推动城区水环境治理迈上新台阶。

  细致筹谋,要治标更要治本

  作为主城区,宜城街道面积大,地域广,涉及的老旧小区多、“小散乱”排水户基数大,整治难点多。前期,街道多次召开“治本清源”碧水攻坚战推进会,明确这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要从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入手,坚持源头治理,提高技术标准,实现标本兼治。结合本地特点,街道将城市更新、城市建设和“治本清源”碧水攻坚战统筹推进,对照“三消除、三整治、三提升”的工作要求,围绕“做一块,成一块,达标一块”的工作目标,聚焦重点、难点领域,咬紧牙关,做实做好基础性工作。

  宜城街道“治本清源”碧水攻坚战工作范围总共包括8个达标区,共开展五期污水提质增效工程,总投资预计5亿元,目前已经开展了三期,总投资约2亿元。街道全面排查摸清底细,“点、线、面、网”结合,对街道所有排污单位进行“地毯式”排查,各专项组按住宅小区、公建单位、沿街小散乱三大类分别编制专项整改方案。针对住宅小区,对小区内进行雨污水管网调研,勘察区域内阳台、厨房、底层车库是否存在雨污水混接以及小区内雨污水管道的情况。统筹规划公建单位一般污水改造做法,在此基础上对公共建筑和企事业单位庭院排水进行细致分类,主要分成庭院雨水、生活污水、餐饮污水、高温污水、医院污水、实验室污水、洗车污水等七大类,并明确处理方法。而沿街小散乱污水提质增效改造目标主要包括市场业、餐饮业、洗浴业、洗车业等类型,因症施策,细化方案,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改造方式。

  揣着一本“明白账”,工程实施起来事半功倍。街道根据摸排到的情况,全面梳理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制订一点一策,实行挂图作战,限期整改。第一期工程投资5800万元,共涉及7个社区,20个住宅小区,1686幢房屋,8873户居民,一期EPC项目已经全部完成。第二期EPC项目共涉及10个社区,66个小区,759幢房屋,19017户居民,二期工程已完成总投资额的85%,约5206万。第三期EPC项目共涉及5个社区,27个小区,869幢房子,19207户居民,三期工程已完成总投资额的75%,约6174.7万元。

  分类施策,统全局更要精局部

  纵观全街,面大量广的污水提质增效工程如何做细做实?针对不同类型的排污单位,街道量体裁衣,为其分别制定详尽的改造提升方案。

  街道将辖区内的住宅小区按照建筑类型分为多层小区、高层小区和别墅小区,查看小区内立管探测是否存在污水私接、污水出户管接入宅前雨水管、雨水落水或收水井接入污水管等情况,明晰具体情况后,经过现场排水管线调研、立管分流改造、地面管道敷设、路面修复、补绿等一系列流程,实现彻底分流,并对路面进行恢复,完成管线改造的同时,提升生态价值。街道实施开展的污水提质增效一期工程以怡心雅筑小区为改造样板,同时在小区内部打造以碧水清源为主题的口袋公园,变废为宝,将废弃管材嵌入绿地制作花槽,栽植花草形成管槽花境,丰富小区内的绿化形式,同时,在展示区内以治本清源装置系统展示地下管道的运作原理,以直观的方式为人们解读治本清源的意义,在作为参观亮点的同时,也能使雨污分流的概念深入人心。“如今,每次走到小区里的口袋公园,都会忍不住驻足,不仅环境优美,还能在休闲的同时感受治本清源给群众生活带来的好处。”家住怡心雅筑小区的朱女士说。

  作为主城区,宜城街道辖区范围内涉水企业较少,街道邀请第三方单位针对有生产废水的工业企业开展“工业企业排水整治宣贯”工作,要求涉水企业完成内部雨污分流改造、管网错接混接修复、张贴标识标牌等工作。根据辖区范围内的公共建筑和企事业单位庭院排水的特性,街道分类汇总了污水类别,并通过绘制流程图,使污水排放和处理的流程更细化、更规范、更直观。

  宜城街道“小散乱”排水户基数大、问题多、整改难度大,通过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开展工作。根据现场走访及物业管理等反映,天禧广场污水管道存在严重堵塞现象,集中用水时段污水难以排出。项目组多次实地踏勘和分析原因后,提出源头控制、污水管网优化设计、终端控制的解决方案,目前,天禧广场周边小散乱排水户的按规整改工作已基本整改到位。

  善作善成,解难题更要保质量

  排水管网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只有“血管”通畅了,城市水环境才能真正实现良性循环。在污水提质增效工程开展过程中,宜城街道搬开一块块“绊脚石”,确保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序推进。

  施工过程中,项目组发现多层住宅改造存在共性问题,缺乏技术资料如地下管线物探等,施工、设计等单位需花费大量时间现场挨家挨户摸底调查;“污水源”特别是底层车库,施工过程不断探索如何彻底解决污水纳管问题;城中老旧小区私搭违建防盗窗等问题,加大了施工难度;污水主管存在一定问题,如倒坡、倒灌、塌陷等。而高层、别墅小区改造方法及流程与多层小区相近,但由于建筑类型不同,进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实施进度缓慢。面对存在问题,项目组及时开展技术交底,前期积极协调燃气、供水等管线运维单位召开技术交底会,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及完成时限,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在项目施工前期,积极联系社区、网格员,通过张贴告知书及公示牌等方式,及时向群众公布施工内容等信息;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倒排工期计划进行施工,并及时向周边居民公示项目施工进度及计划,面对群众的问题与顾虑耐心答疑解惑,争取群众信任。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组组织参建单位针对居民群众反映的各项问题深入现场逐一解决,既保证工程质量,也满足群众需求。

  污水提质增效改造工程二期、三期以宜北河整治为主,宜北路以西段河岸仅氿滨广场北侧及宜滨新村北侧有两个出水口。宜北路以东至人民路段河岸上出水口较多,尤其是周家村范围内出水口杂乱,需进行统一。宜北路已建污水主管道不满足周边污水排水量需求,管道液位高,且在管线检测过程中发现部分管道存在塌陷情况。两处已建截流泵站接收的均为雨污合流水,且均接入污水主管道中,不满足雨污分流的要求,增加污水主管道负担。改造中的难点在于板桥路污水需结合道路改造一并实施,下游板桥南路污水管径需同步增大并增设截流泵站。在多次对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反复踏勘及分析论证后,结合周边的环境特点,综合考量后,项目组给出的改造方案是建议板桥路污水挖除新建,通过板桥南路排至太滆西路污水管网,从而减轻宜北路污水管道负担。

  在全面推进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街道项目组还多渠道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推进环境信息公开、畅通表达及诉求渠道,积极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保障公众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攻坚合力,打一场“治本清源”的全民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