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俞 婕) 近日,我市印发《宜兴市耕地有序恢复和集聚提升保护试点专项规划(2023—2027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五年内,我市将有序恢复补充耕地6万亩。
耕地保护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近年来,宜兴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稳妥推进耕地保护工作,从严从紧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为实现耕地可持续稳定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围绕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建设目标,我市制定了《方案》,全面推进耕地有序恢复和集聚提升保护试点工作。
《方案》为耕地有序恢复和集聚提升保护试点工作画出“总路线图”。2023至2027年,我市将以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和耕地“进出平衡”等为整治实施路径,有序实施3000亩至5000亩规模的集聚提升项目不少于20个,有序恢复补充耕地6万亩,主要解决耕地面积减少问题、新增耕地管护问题、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及补划问题,以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对各镇(街道、园区)上报的各类子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并予立项,引导各镇(街道、园区)编制实施方案,有序开展耕地功能恢复、整治补充耕地、耕地质量提升、建设用地复垦及农田生态优化建设。与此同时,按照整体恢复、系统恢复的要求,全面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对各项目采取工程、技术、生物等综合措施,全面系统提升项目治理水平。